玉米螟防治措施
一、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如何,以及如何防治?
针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 农业防治:选择抗虫性强的玉米品种,合理布局,避免重茬种植,减少虫源。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制剂控制玉米螟种群数量。如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 化学防治:在玉米螟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喷雾或灌心处理。注意掌握用药时机
二、玉米幺蛾子的危害 防治措施有什么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农业控制:加强田间管理,如施肥浇水、轮作等措施,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作物抗虫性。虽然农业防治效果可能较低,但在缺乏防治药物的情况下,是一种可行的措施。化学控制: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阿维菌素、啶虫脒等杀虫剂,或使用多杀菌素、氯氟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氟...
三、玉米螟虫最佳防治期
其他辅助措施:除了在大喇叭口期进行重点防治外,还可以采取修剪枝叶等辅助措施。将玉米感染病害的枝叶剪掉并烧毁,以减少虫源。同时,及时拔除玉米四周的杂草,也能有效减少玉米螟虫的滋生环境。
四、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如何,以及如何防治?
3.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包括处理越冬寄主、早期使用辛硫磷等农药喷洒,抽雄期和穗期采取针对性农药涂抹或滴注,人工摘除卵块,生物防治如释放赤眼蜂,利用白僵菌对植株和秸秆进行喷撒,以及利用Bt可湿性粉剂控制卵孵化。灯光诱杀也是有效的成虫控制方法。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繁殖和危害,保护...
五、玉米螟防治措施
人工摘除和销毁卵块也是防治策略之一,发现玉米螟卵块时及时摘除,同时销毁于田外。生物防治方面,利用赤眼蜂作为天敌,可在玉米螟产卵期大量释放,一般每公顷需投放15-30万头,将赤眼蜂放在特制的蜂卡中,粘贴在玉米叶面上,待其孵化后对害虫产生显著影响。利用白僵菌防治,如在早春对秸秆封垛喷撒,或在玉米...
棉田亚洲玉米螟防治方法
其次,生物防治是有效手段。在2、3代玉米螟产卵高峰期,可以释放赤眼蜂,每667平方米释放1万头,连续释放两次。在幼虫期,可以喷洒白僵菌或B·t乳剂。最后,药剂防治是必要措施。当棉田二代玉米螟百株卵块超过3.72块、三代百株超过4.97块或新梢受害株率超过3%时,应在卵孵化高峰期立即喷洒药剂。常...
欧洲玉米螟防治方法
对于欧洲玉米螟的防治,关键措施之一是处理过冬寄主的秸秆。务必在幼虫化蛹羽化前完成,以减少其越冬后的危害。在玉米螟的产卵始期至盛期,采取生物防治手段,每667平方米地投放1-2万头赤眼蜂,能够有效控制害虫数量。化学防治方面,推荐使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600倍液,每667平方米施用600ml,或选用B.T...
玉米螟用什么药防治
防止措施 第二个关键点是在玉米穗期,见穗打药最关键,因为这个时期,玉米螟幼虫实际上已经开始逐渐转移至玉米包中危害。能在这个时候打一遍药,绝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用抗虫品种,在越冬代化蛹前,把主要越冬寄主作物的秸秆处理完毕。如沤肥、用作饲料、燃料等,玉米秸秆还田粉碎要细,以消灭虫源。
玉米螟用什么农药防治效果好(防治玉米螟的特效药)
用药方式: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采用喷雾方式进行防治。对于高秆玉米,可考虑使用无人机进行防治。轮换用药:为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安全用药:在使用农药时,务必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护好自身和环境的安全。综上所述,防治玉米螟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使用时机,并结合农业防治措施...
玉米螟会影响玉米产量,玉米螟的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分别是...
在玉米螟发生前期,可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0倍液,摘玉米大喇叭口期期喷撒第1次,随后间距7天喷撒第2次,然后再间距10天喷撒第3次,防治玉米钻心虫的作用非常好。也可以使用500倍液甲维·虫螨腈+500倍液虱螨脲开展防治,实际效果也不错。4从源头上控制玉米钻心虫形成成虫采用玉米秸秆还田,质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