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的体性
一、关于意根
意根末那识,得要依靠这个第八识真实心,才能存在及运作;意识知觉性,得要依靠意根、五色根、第八识心、法尘,才能生起现行存在,他不能离开这些法而自己存在,所以都不是自己本来就在的心。 《心经密意》又第七识末那识,有处处作主的体性,他无始劫以来常与第八识在一起,就算吾人能够入无想定、灭尽定,第七识仍然是刹那刹那不断在作主,从来
二、大脑是佛教中的胜义根吗
其三:意根有“恒、审、思量;处处做主”的体性。“恒”是指意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恒常不灭”的体性。我们知道,欲界众生八识具足;色界众生,就没有了鼻根、舌根。只剩下眼、耳、身、意四根及六个识;无色界众生,就仅仅剩下意根一根及末那识、阿赖耶识。除了无余涅盘能灭意根,任何情况下意根不灭。
三、《意识体性略说》第十三章意识与第七识的区别释生如法师
第七识是作为决定与主宰的识心,也是意识产生的依托。每时每刻,第七识都在指挥身体的言行。意根则储存习气与惯性,按照惯性作出决定。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意识来不及思考,意根即依据过往习惯作出反应。意识是理性思考的识心,意根是按习性作主的识心。两者本质不同,不可混淆。二、学习与法义的理解 ...
“诸法意先导”整诗用白话文阐述出来是什么?
而意根的体性,则是处处做主,意识虽能分别、判断、也能逻辑推理、思维等,但所有一切行为的决定,还是由意根为主导。譬如,走在路上,突然有猫狗、鸟、或车子冲过来,当下的反应动作,不待意识思考,马上会做出对应的行为,如跳起来、立马闪避、或是愣住惊吓不动等等。这会根据每个众生意根的不同习性...
如何让六根清净(僧伽鼎然)
其三:意根有“恒、审、思量;处处做主”的体性。 “恒”是指意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恒常不灭”的体性。我们知道,欲界众生八识具足;色界众生,就没有了鼻根、舌根。只剩下眼、耳、身、意四根及六个识;无色界众生,就仅仅剩下意根一根及末那识、阿赖耶识。除了无余涅盘能灭意根,任何情况下意根不灭。所以,除了入无...
请教一句话的,麻烦用白话文阐述出来。谢了
而意根的体性,则是处处做主,意识虽能分别、判断、也能逻辑推理、思维等,但所有一切行为的决定,还是由意根为主导。譬如,走在路上,突然有猫狗、鸟、或车子冲过来,当下的反应动作,不待意识思考,马上会做出对应的行为,如跳起来、立马闪避、或是愣住惊吓不动等等。这会根据每个众生意根的不同习性...
《意识体性略说》 第七章意识与胜义根内相分释生如法师
三、六识感知的内六尘是实四大种子组成的色法,称为性境,现起的幻境为带质境。五识感知性境,意识感知性境、带质境及独影境,有现量、比量和非量了别。意根将第八识的见分当作所见,归为己有,非量了别。四、意识与大脑物质色法相关,但意识非物质属性,身心互相依赖、影响。身体疲惫、衰老时...
为什么佛弟子听佛一段话就解脱了 为什么我不能解脱
意根的体性,最粗略的来说,就是恒审思量以及处处做主(意为先导),你的一切身口意行为,都是由意根所主导,意识只是负责分别、思考,但是最後做决定的,还是意根,在下就举几个例子:譬如早上躺在床上,仍有睡意,这时候觉得应该要起床了,是意识,但往往还是赖著一阵子,这决定继续赖床的,才是意根。
为何人在睡觉的时候五感会消失,只存在第七意识.
第七识心,虽难以理解,难以“现观”,确是凡夫修行所“修”的对象;因为第七识有“处处做主”的体性,我们的每一个“行”都是第七识做主才能“现行”的,而第七识是随“习气”做主的,不需要什么“论证”“决策”就会“做主”,比如“范跑跑”,在地震的时候,根本没有“思维决策”(第六识的...
做主的识第七识末那识意根
当菩萨亲证阿赖耶识后,意识、意根如实了知且确实接受自己不是真实我,阿赖耶识才是成就众生轮回生死的主体识,开始转依阿赖耶识清净无为的体性,使得第七识意根有了一分清净,因而发起一分的下品平等性智。深入证解这个第七识的心行及体性,对禅门行者要亲证牢关是很重要的关键;而这个第七识默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