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氮肥后移技术有哪些特点?
1、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 水稻养殖技巧总结
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 技术核心: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水稻目标产量确定氮、磷、钾肥总量,并通过叶龄确定水稻生育期,利用主生育期叶片色卡值调整追氮量,以满足各生育期高产群体的养分需求。 氮素调控原则:移栽到拔节期适当控制施氮量,穗分化期到抽穗期增加施氮量,使施氮量与水稻最大吸氮期一致。 生育期确定:通过水稻叶龄来
2、氮肥在水稻有什么作用
提高有效成穗率:水稻施用氮肥能显著减少无效分蘖,从而提高有效成穗率。这有助于水稻植株更加集中地生长和发育,提高整体产量。改良生长状况:氮肥能改良水稻田间植株的生长状况,使植株更加健壮,叶片更加浓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增强抗逆性:施用氮肥还能增强水稻的抗逆性,包括抗旱、抗病、...
3、水稻插秧后管理
栽培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稀植,一般密度为9×4-5寸或10×4-5寸,即每亩1.3-1.6万穴,每穴3-4棵。合理施用底肥,每亩施入复合肥20公斤加尿素5公斤或同量的复混肥,底肥氮肥用量为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45%左右。插后管理是保证水稻生长的关键,合理施用分蘖肥时,控制氮肥施...
4、水稻怎样科学施肥?谢谢
杂交早、中、晚稻育秧技术一般与常规早、中、晚稻相似。但杂交水稻秧田播种量远较常规稻少,要求秧苗在秧田多分蘖、长壮蘖。所以一般应较常规稻秧田施肥量大,并应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和分次施用,特别是增施钾肥 “三控”施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氮肥后移”,即减少前期氮肥的比例,增加穗肥和粒...
5、水稻品种垦稻12怎样种植不倒伏?前氮后移都在什么时候施肥
一是很多农民没有遵循水稻需肥特点及需肥规格操作,普遍是氮肥施用偏多,钾肥偏少易使植株生长过旺、封行过早、拔节长、穗期叶面积过大,造成倒伏。二是氮前期使用偏多,6月15之前把85%以上尿素施入,后期施入偏少,只占尿素15%,造成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拉长,变细,而且磷、钾肥偏少且质量差...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技术 1、秧田施肥 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般每亩施用500~1000公斤,同时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5公斤、氯化钾7~8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移栽前4~5天,每亩施用...
日本有机水稻种植技术
目前, 日本的稻作生产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水稻面积大幅度减少, 但机械化程度高; ②氮肥的使用量在大幅度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使用有机肥,注重杀虫剂使用时的残留控制; ③关注 CH4 和 NO2 等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 ④发展稻鸭(鱼) 共作等新型有机生产模式; ⑤不断发展新的农业技术, 减少污染物, 提高农业产量...
水稻施肥技术
氮素吸收规律:水稻对氮素营养十分敏感,是决定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水稻一生中在体内具有较高的氮素浓度这是高产水稻所需要的营养生理特性。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两周;二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 磷素的吸收规律:水稻对磷的吸收...
氮肥在水稻有什么作用
水稻施用氮肥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有效成穗率,还能改良田间植株的生长状况,增强抗逆性以及抽穗前干物质的积累,促进了灌浆期茎鞘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同时还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处暑时节晚稻怎么施肥
因为后期气温下降较快,过多的氮肥既会引起水稻贪青,推迟成熟而减产,也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根据以上特点,在双季晚稻施肥技术上采用基肥与追肥,穗分化期适量分次施追肥,在保证安全齐穗的条件下,后期看苗补施粒肥,可望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5、单季晚稻施肥单季晚稻生育期较长,一般在大田的生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