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化肥
1、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历程
起源: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69年,当时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确定的北方八省市抗旱工作会议项目之一,即安阳化肥厂。建设: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经过三年筹备,于1972年正式投入生产,初始规模是年产6万吨合成氨和11万吨尿素,总投资6365万元。发展壮大:扭亏为盈:1978年,通过填
2、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历史
成立于1974年10月,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在1978年10月开始运营,其主体生产设施来源于美国和荷兰,设计产能为年产30万吨合成氨和48万吨尿素。经过技术改造,目前年生产能力已提升至36.6万吨合成氨和63万吨尿素,成为贵州最大的化肥生产基地,拥有4000多名员工。赤天化秉持“自信、自强、求实、进取”的...
3、中国氮肥发展历史
以后,经过1969~1978年10年大、中、小型化肥厂并举的大发展时期,全国新建了1000余座小氮肥厂和10余座年产30万吨合成氨的大氮肥厂。至1983年,全国氮肥产量猛增至1109.4万吨(N),成为仅次于前苏联的世界上第二位氮肥生产国。1991年全国氮肥产量达到1510.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我国共生产合成...
4、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学会大事记
筹备成立:1978年,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的前身——中国农学会土壤肥料研究会开始筹备成立。正式批准:1982年,由国家科委批准正式成立,首任正、副理事长和顾问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华癸、朱祖祥和侯光炯。重要学术会议与研讨:化肥需求量学术讨论会:1986年在北京举行,对化肥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非豆科作...
5、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程
1978年,安阳化肥厂实施填平补齐,至1982年基本完成。从而根本上扭转了安化长期亏损的被动局面。在此后15年中,安化坚持走科技兴厂、技改发展的道路,先后完成了3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工程和一次改扩工程,使安化的生产能力大幅攀升。在1989年使生产装置具备了年产6万吨合成氨、11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1992年...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山西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山西的巨大变化: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30年来,作为体现地方经济实力的标杆,山西财政总收入节节攀升。1978年,全省财政收入仅19.6亿元,2007年达到1200.5亿元,增长60.1倍,年均增长15.2%。伴随着财政收入规模的强力增长,财政支出规模持续扩大,为经济建设和各项...
氮肥制造的氮肥制造的发展
1935年我国在大连和南京建成了两座氮肥厂生产硫铵,最高年产量仅为22.7万吨(1941年);1953年我国氮肥产量以纯养分计算为5万吨(25g/亩);1969-1978年为各类肥料厂大发展时期,全国新建1000余座小氮肥厂和10余座年产30万吨合成氨的大型氮肥厂;1983年全国氮肥产量猛增至1109万吨(N),列世界第二位...
中国的农业污染
中国的农业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化肥的滥用与土壤退化:化肥使用量自1978年至2013年间激增,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酸化,破坏了土壤生态。过量化肥的使用初期看似提升了粮食产量,但长期来看却呈下降趋势,土壤酸化问题尤为严重。农药的隐患与生态链断裂: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
中国的农业污染
土地污染主要由化肥、农药和地膜使用不当引起。化肥使用量从1978年的884万吨急剧增长至2013年的5900万吨,化肥施用量几乎达到世界警戒线的两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酸化,南方红壤地区土壤pH值在20年内下降0.5个单位,造成大量农作物减产乃至绝产。农药使用也极为严重,导致土壤遭受中重度污染,影响微生物群落...
1978年出现几种农业形态?
初级农业,就是完全不施肥和喷农药的完全有机食品 封建时期的农业,牛耕马耕作农业,使用畜力,主要施农家肥和植物杀虫剂 半机械化农业,部分使用机械化,并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机械化农业,完全是机械化,从耕地、播种、灌溉、喷药、到收割 现在高科技农业,由电脑网络控制,包括耕地、播种、灌溉、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