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为什么高碳氮肥少的原因是?

奥普乐农资2025-07-03 04:299 阅读30 赞

1、目前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平均仅在什么之间

氮肥是水稻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能够促进茎叶和根系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然而,由于土壤质地、施肥方法、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并不高。土壤质地对氮肥利用率有影响。不同的土壤质地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不同,一般来说,粘土质的土壤对氮肥的吸收能力较强,而沙质土壤对氮

目前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平均仅在什么之间

2、水稻氮磷钾施肥最佳比例每亩用多少?

1、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含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2、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长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磷肥...

3、水稻一生对氮肥的要求,水稻一生需要多少个氮肥

综合考虑土壤供应能力、肥料利用效率以及生产水平等因素,在土壤养分中等的情况下,亩产500千克水稻需要施用氮肥(N)12千克、磷肥(P2O5)5.5千克、钾肥(K2O)10千克左右。

4、水稻施肥技术

氮素吸收规律:水稻对氮素营养十分敏感,是决定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水稻一生中在体内具有较高的氮素浓度这是高产水稻所需要的营养生理特性。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两周;二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 磷素的吸收规律:水稻对磷的吸收...

水稻施肥技术

5、稻田施用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碳固持和氮肥利用率的长期影响取得进展...

对比水稻产量,早稻季中,秸秆还田处理前三年稻谷产量有所下降,但随后三年晚稻季产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生物质炭的即时养分输入导致其在施用当年稻谷产量显著增加,但随后年份影响不明显。相比之下,秸秆还田显示出碳氮协同效应,随着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晚稻季氮肥利用率分别在四至六年时提升了22.3%和39.8...

稻田施用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碳固持和氮肥利用率的长期影响取得进展...

水稻缺锌和氮肥有哪些联系?

氮肥与缺锌有两方面关系,一是高用量氮肥促进缺锌,因氮多合成的蛋白质就多,在根内与锌结合的锌蛋白多,从而减少锌向地上转移。二是氮肥中的硫铵、氯化铵等生理酸性肥料可以使土壤pH下降,有利于锌的有效化,可以缓和或减轻缺锌症;尿素、碳铵等由于本身含有或分解过程中产生碳酸氢根,可与锌形成溶解度...

为什么作物偏施氮肥会减产?

但若偏施氮肥,会使作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大量用于合成蛋白质、叶绿素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只有少量碳水化合物用作构成细胞壁的原料——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因而导致细胞大而壁薄,致使组织柔软,叶片下披互相郁遮,叶冠内通风透光不良,引起水稻基部节间细长,棉株疯长,贪青迟熟,抗旱、...

影响水稻品质的因素都有哪些

据研究,垩白是由单基因控制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的,高直链淀粉对低直链淀粉是多基因控制,胶稠度是由单显性基因控制或一对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控制,糊化温度由1~2个主基因或多基因控制等等。(2)环境条件 尤其抽穗后灌浆结实期的温度、光照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如高温能使...

水稻的氮素营养和生长发育有哪些联系?

由于日照不足、密度过高等原因,导致稻株体内碳水化合物不足,或因低温、缺O2、P、K等原因,导致稻株体内呼吸不正常,能量不足时,水稻吸收的氮素就不能及时转化,而导致“氨中毒”。例如:早春育秧,尤其是薄膜育秧,因天晴温度高,施氮后可吸收较多NH+4,而夜间或阴雨天气,温度剧降,呼吸作用与氨...

水稻缺肥或施肥过量时有哪些症状?如何诊断

氮肥施用过量时,水稻叶片深绿,肥厚宽大,植株高大、柔软,茎、叶疯长。分蘖大量发生,叶片下披,通风透光不良,易诱发病虫害,甚至发生倒伏。造成水稻贪青晚熟,空秕粒大量增多,导致产量下降。水稻缺磷时,一般表现为僵苗,稻株生长显著缓慢,稻丛成簇状,不分蘖或很少分蘖。稻苗细瘦,叶片直立不披...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