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磷是怎么产生的?
1、土壤检测之磷组分
土壤有机磷包括存在于腐殖质与其他有机物中的磷。它们在成土过程中,随着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形成,通常占土壤全磷的20-50%。主要有机磷组分包括植素类、核酸类与磷脂。通过有机磷分级体系(Bowman-Cole法),可划分为活性、中活性与中稳性有机磷等级,从而准确评价土壤有机磷对植物的有效性。二、土壤磷素分级 土壤磷素分级是将相似
2、土壤缺磷的原因
首先土壤中磷元素存在两种形式,无机磷和有机磷,而主要吸收无机磷,有机磷需要转化才能被吸收,在无机磷中正磷酸盐是其吸收的主要形式。影响土壤缺磷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土壤酸碱度:磷酸二氢根最易被吸收,磷酸氢根次之,磷酸根几乎不被吸收酸碱度的值会影响植物吸收磷元素,酸性条件有利于磷酸二氢形...
3、磷的地球化学循环 上篇
风化作用是岩石分解的过程,它使岩石中的磷以可溶性磷酸盐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磷酸盐进入土壤和水体,成为可利用的磷源。同时,风化作用也促进了土壤的形成和发育。3、磷的生物固定和释放:植物和微生物通过生物固定作用将土壤中的磷吸收到生物体内。当植物死亡后,它们体内的磷会以有机物的形式释放回土...
磷循环循环过程
自然界的磷循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岩石、土壤、河流、海洋以及地质活动的交互作用。这个过程从风化和淋溶作用使岩石和土壤中的磷酸盐进入河流开始,随后进入海洋并沉积在海底,只有在地质活动将其暴露于水面时,才会重新进入循环。这个完整的循环周期长达数万年。磷循环在地球上有两个局部的小循环,即陆...
土壤缺磷的原因
土壤缺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土壤酸碱度不适宜:磷元素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受酸碱度影响显著。磷酸二氢根最易被植物吸收,磷酸氢根次之,而磷酸根几乎不被吸收。酸性条件有利于磷酸二氢根的形成,而碱性条件则有利于磷酸根的形成,从而影响植物对磷的吸收。土壤通气状况和温度影响:土壤通气不良或...
土壤矿物质转化的磷的转化
无机磷进入土壤很容易被固结,形成难溶性钙盐或铁铅磷酸盐。解决土壤中缺乏可利用磷的关键性问题,微生物在促进难溶性磷酸盐溶解和有机磷迅速矿化方面能起积极作用。土壤中有很多微生物代谢产酸,可促进难溶性磷酸盐溶解,溶磷能力较强的有假单胞菌属、分枝杆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等属中的一些种...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方法原理:酸性土壤中的磷主要是以Fe-P和Al-P的形态存在,利用F-在酸性溶液中络合Fe3+和Al3+的能力,可使这类土壤中比较活性的磷酸铁铝盐被陆续活化释放,同时由于H+的作用也能溶解出部分活性较大的Ca-P。土壤的成分:土壤是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有机体以及水分和空气等的混合体;按重量计,矿...
提高土壤的含磷量?
土壤[1]是植物磷营养的主要来源,生产上人们通过向土壤中施加磷肥来提高土壤中磷的含量,由于磷是以沉积的形式存在和贮存的,而且,在土壤中具有特定的化学行为, 使其在当季作物的利用率仅为10%~25% [2]。为此土壤中磷的含量、存在形态及其有效性对作物磷素吸收极为重要 ...
农田径流中的氮、磷主要来源于哪些?
磷也是重要污染物质,土壤全磷量为0.01~0.13%,流失量可达0.53公斤/公顷。在水稻田中,渍水可能增加土壤中的可溶性磷,造成较大流失。农药虽含量不高,但大雨后径流中农药浓度上升,水溶性强的农药进入水相,吸附性强的农药则随土壤颗粒悬浮。饲养场污水,特别是牲畜粪尿,是农业污水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土壤磷的化学固定什么意思
在这个过程中,磷元素从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化学反应的形成: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磷元素与土壤中的其他成分结合,形成可电离的磷酸根离子,这些离子被贮存在土壤中。目的和意义:土壤磷的化学固定有助于减少磷元素的流失,提高土壤对磷的保持能力,从而满足植物生长对磷的需求。这也是土壤肥力管理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