铵态氮的转化途径有哪些?

奥普乐农资2025-07-03 21:5451 阅读20 赞

1、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区别。

①直接以铵离子形式被植物吸收;②氧化转化成硝酸盐,以硝酸根形式被植物吸收。基本信息:“硝态氮”用于农业补充“氮”元素,使作物生长加快,延长作物生长期和采收期。作物缺“氮”果实发育不良,畸形果实较多,相应的来说硝酸钾等肥料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属于作物生长多必须的三大元素。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硝态氮

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区别。

2、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各有什么不同

2、植物吸收铵态氮的途径分为2种:①直接以铵离子形式被植物吸收;②氧化转化成硝酸盐,以硝酸根形式被植物吸收。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硝态氮】硝态氮包括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等。硝...

3、氮肥损失途径有哪些?怎样减少氮素损失?

目前主要品种有: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2-氨基-4氯-6-甲基嘧啶(AM)、双氰胺(DCD)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据研究,当氮肥(N)中混入1%~3%增效剂,对水稻、玉米、小麦均有一定效果。图2 铵态氮在水田中转化示意图 ...

土壤中氮肥转化的途径及条件

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可以吸收的含氮物质

植物体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哪个吸收利用率比较好?

在土壤湿度过大,通气不良和有新鲜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硝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还原成氧化亚氮、氧化氮和氮气,这种反硝化作用是硝态氮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铵态氮从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氨挥发。因此,硝态氮肥适宜于气候比较冷凉的地区和季节,在旱地分次施用,肥效快而明显,但不宜在高温、多...

氮在生态系统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1. 溶解态有机氮:包括水中的氨基酸、蛋白质、芳香族化合物等高分子有机物和胺、腐殖质等低分子有机物。2. 溶解态无机氮:包括水中的氨氮、硝态氮、铵态氮等无机氮化合物。3. 粒子态氮:包括生物体、悬浮颗粒和泥沙等固体颗粒中的氮。这些形态的氮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其中一些主要的转化路径包括:1...

尿素尿素土壤中转化

因此,施入土壤的尿素不会残留任何有害成分。尿素中所含的缩二脲,亦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碳酸。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在中性反应的土壤中,当水分适宜时,土壤温度越高,尿素转化速度越快。具体来说,在10℃下,尿素完全转化为铵态氮需7-10天;在20℃下,需4-5...

以蛋白质为例说明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氨化过程可以通过水解、氧化、脱羧基、还原几个途径进行。③硝化过程: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铵态氮通过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相继作用进一步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也是植物可利用的氮素养分。若在通气不良条件下,硝态氮经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进行还原过程,造成土壤中氮的损失。

氮肥是什么意思

土壤中氮素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类,无机态氮中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氮约占土壤全氮量的2%~3%。 有机态氮约占土壤表土全氮量的90%或更高,经微生物分解转化为铵态氮和硝态氮后,易被作物吸收。4. 常用氮肥: 中国常用的氮肥有尿素、氨水、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铵、氯化铵和含氮复合肥...

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的区别

人工固氮:是通过化学方法,利用类似生物“固氮菌”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使空气中的氮气与水及二氧化碳等反应,转化为氨态氮或铵态氮的过程。自然固氮:是在自然状态下,无需人工干预,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实施方式:人工固氮:需要人为地创造特定条件,并进行相应的化学反应。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