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遇i3

奥普乐农资2025-07-04 01:2813 阅读21 赞

一、是碘液遇淀粉变蓝,还是淀粉遇碘液变蓝?

直链淀粉遇碘会呈现蓝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是二者之间产生了一种相互作用。具体来说,是由于淀粉螺旋结构中央的空穴能够容纳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两者形成了一种蓝黑色的错合物。实验表明,单独的碘分子并不能使淀粉变蓝,真正使淀粉变蓝的是碘分子离子(I3)。淀粉和碘液之间的这种蓝色变化,实际上是由于碘分子离

二、请问淀粉遇碘变蓝是化学反应吗?如果是的话,以什么比例消耗碘?百度...

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这并非是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是产生相互作用,而是淀粉螺旋中央空穴恰能容下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两者形成一种蓝黑色错合物。实验证明,单独的碘分子不能使淀粉变蓝,实际上使淀粉变蓝的是碘分子离子(I3)。是化学反应。这主要取决于淀粉本身的结构。

三、淀粉糊化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那些改变~如何改变

直链淀粉遇碘呈现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现紫红色。这并不是因为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是由于淀粉螺旋中央空穴能够容纳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形成一种蓝黑色络合物。实验证明,单独的碘分子无法使淀粉变蓝,实际上使淀粉变蓝的是碘分子离子(I3)。淀粉是植物体中储存养分的主要形式,主要存在于种子和块茎...

淀粉是什么属性的指示剂

淀粉就是为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碘量法的专属指示剂.在碘量法中,用淀粉作指示剂.淀粉遇碘(碘在溶液中以I3-形式存在),生成兰色配合物,灵敏度很高,即使在5×10-6moL.L-1碘溶液中也能看出.借此兰色的出现或消失,表示终点的到达.使用淀粉作指示剂时还要注意溶液的酸度,在弱酸性溶液中最为灵敏,若溶液...

间接碘量法的基本反应

间接碘量法的基本反应答案如下:原理:碘量法是利用的I2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为基础的一种氧化还原方法。基本半反应:I2+2e=2I- I2的S小:20℃为1.33×10-3mol/L 而I2(水合)+I-=I3-(配位离子)K=710 过量I-存在时半反应。极微量的碘与多羟基化合物淀粉相遇,也能立即形成深蓝色的配合物...

淀粉遇碘为什么会变蓝?

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是淀粉与碘反应生成包合物。该包合物是将带有羟基的碘分子与直链淀粉螺旋体包合而成,使碘分子包埋在淀粉螺旋体的轴中。包合物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与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量有关。当直链淀粉的聚合度为200 ~ 980或相对分子量范围为32000 ~ 160000时,包合物的颜色为蓝色。

加热后的淀粉与碘的混合溶液冷却后变为无色的原因

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这并非是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相互作用,而是淀粉螺旋中央空穴恰能容下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两者形成一种蓝黑色络合物。实验证明,单独的碘分子不能使淀粉变蓝,实际上使淀粉变蓝的是碘分子离子(I3)。淀粉是植物体中贮存的养分,贮存在种子和块茎...

淀粉与碘加热后褪色冷却后又变回本色是为什么

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这并非是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相互作用,而是淀粉螺旋中央空穴恰能容下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两者形成一种蓝黑色络合物。实验证明,单独的碘分子不能使淀粉变蓝,实际上使淀粉变蓝的是碘分子离子(I3)。淀粉是植物体中贮存的养分,贮存在种子和块茎...

i2ki试剂和淀粉ki试剂有何区别?

碘-碘化钾试剂的主要成分是碘和碘化钾,是用来检验淀粉的。淀粉-碘化钾试剂主要成分是淀粉和碘化钾,是用来检验碘单质的。淀粉遇碘变蓝其实是淀粉与I3(-)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也就是与(碘单质、碘离子结合后形成的离子)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所以碘化钾也是需要的。有...

碘离子和硫酸为什么能反应

生成过量I2及I3-,淀粉指示剂显示蓝色。随着过硫酸盐氧化碘化钾反应持续进行,I3-浓度增加,颜色可渐趋深沉。淀粉—KI试纸遇到过量氧化剂时,亦由蓝色逐步转为紫色、褐色等。碘离子与硫酸的反应机制涉及淀粉显色与化学反应速率测定,两者间的互动显示化学反应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