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磷化
1、磷化处理磷化分类
磷化处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按处理温度划分 高温型磷化:处理温度在8090℃,特点是磷化膜较厚,但能耗大,结晶不均匀,实际应用中较少使用。中温型磷化:处理温度在5075℃,游离酸度稳定,生产效率高,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类型。低温型磷化:处理温度在3050℃,具有节能且操作方便的优点。常温型磷化:处理温
2、低温酸洗磷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使用确实能在低温下使用的磷化液、脱脂剂等,即低温下能除油干净,低温下磷化膜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2.低温磷化,会发生磷化液变黑的情况。一旦磷化液变黑,会影响磷化膜及涂装质量。3.低温磷化往往需要较高浓度的促进剂,否则磷化膜会出现问题。4.低温磷化需要较低的总酸度和游离酸度,且酸比一般...
3、酸洗磷化池的温度
所谓低温,一般指磷化液在温度35-45度之间使用的磷化工艺。低温酸洗磷化工艺一般应注意一下问题:1.使用确实能在低温下使用的磷化液、脱脂剂等,即低温下能除油干净,低温下磷化膜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2.低温磷化,会发生磷化液变黑的情况。一旦磷化液变黑,会影响磷化膜及涂装质量。3.低温磷化往往需...
磷化液的配方及比配
在5℃至50℃的使用温度范围内,低温化锈防锈磷化液能够有效去除锈迹并形成具有防锈性能的磷化膜。该磷化液由磷酸、磷酸二氢锌、亚铁氰化钾、苯甲酸钠、酒石酸、多聚磷酸钠及水配制而成,呈现出深褐色半透明的液体状态,比重介于1.2至1.3之间,溶液的pH值为0.5至1。经过处理的钢铁构件,其表面的锈...
磷化处理磷化分类
首先,按处理温度划分,可分为:高温型:处理温度在80-90℃,磷化膜厚,但能耗大,结晶不均,较少使用。 中温型:50-75℃,游离酸度稳定,生产效率高,应用广泛。 低温型:30-50℃,节能且方便。 常温型:10-40℃,无需加热,药品消耗少,但溶液配制复杂。按磷化液成分,有锌系、锌钙系、...
磷化总酸度的范围和参考值
总酸度的控制范围较宽。低温磷化总酸度正常控制在13~32点之内;常温磷化总酸度控制在22~60点之内。在实际生产中,总酸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上限为好,有利于加速磷化反应,使磷化膜细密。
磷化和氮化的区别
磷化和氮化的区别在于:通过查询Wiki得知,1、磷化是将金属置于含有锰、铁、锌等金属的磷酸盐溶液中,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薄膜。磷化膜的厚度约为3-20微米,成灰或暗灰色。磷化按操作温度可分为高温、中温、低温磷化三种类型。2、氮化是将金属置于含有氮气或氨气等氮源的气氛中,使金属...
低温水管必须要磷化吗
对。磷化处理是对金属表面进行化学处理,形成一层磷化物保护层,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能。磷化可以提供额外的耐腐蚀保护,特别是在暴露于潮湿环境或有腐蚀性介质的情况下。
不同配方的磷化液都有各自规定的磷化温度范围,按磷化温度分磷化一般分为...
按磷化处理温度分类 (1)高温型 80—90℃处理时间为10-20分钟,形成磷化膜厚达10-30g/m2,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的比值为1:(7-8)优点:膜抗蚀力强,结合力好。缺点:加温时间长,溶液挥发量大,能耗大,磷化沉积多,游离酸度不稳定,结晶粗细不均匀,已较少应用。(2)中温型 50-75℃,处理...
常用磷化处理可分成哪几种类型呢?
磷化的分类方法很多,但一般是按磷化成膜体系、磷化膜厚度、磷化使用温度、促进剂类型进行分类。按处理温度可分为常温、低温、中温、高温四类。常温磷化就是不加温磷化。低温磷化一般处理温度30~45℃。中温磷化一般60~70℃。高温磷化一般大于80℃。温度划分法本身并不严格,有时还有亚中温、亚高温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