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的致病机制是什么?
一、棉花枯萎病用什么药 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发病原因: 温度因素:棉花枯萎病与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在2528摄氏度时,该病容易进入发病高峰期。 土壤传播:枯萎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连作地、土壤贫瘠或排水不良的地块更容易发病。预防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种植抗病性较强的棉花品种是预防枯萎病的最有效方法。 合理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土壤
二、棉花枯萎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棉花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以下是引发棉花枯萎病的具体原因:温度:当土温上升至20℃左右时,田间开始发病。土温在2530℃时,形成发病高峰期。土温上升至3335℃时,病害停止发展,但秋季温度下降时,可能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期。湿度:降雨较多且分布均匀时,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扩展,病情...
三、棉花枯萎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4、土壤线虫 (1)土壤线虫是棉花枯萎病菌的传播媒介,可以帮助传播病菌,从而提高感染棉花枯萎病的概率。(2)土壤线虫在吸食棉花根部时,不仅导致棉花根部受损,为病菌入侵提供了机会,同时还导致棉花植株的抗病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大了感染棉花枯萎病的可能性。5、田间管理 (1)地势低洼,排水条件不良,田...
四、棉花枯萎病发病的原因是啥?
棉枯萎病菌的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借助于附着在棉花种子上的病菌和带菌的棉籽饼:定苗至现蕾期出现第1个发病高峰;夏季高温季节,病菌生长受到抑制,病害发展缓慢;至秋季多雨,气温下降,病菌生长旺盛,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夏季大雨或暴雨后,地温下降易发病:秋季多雨时,重病株从顶端向下方枯死,在枯死的茎...
棉花枯萎病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您好 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发病重。田间病残体多易发病,土壤疏松、偏酸、腐殖质多的田块易发病。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易发病;特别是大雨过后猛然骤晴,气温急剧升高...
棉花枯萎病和棉花黄萎病有哪些危害?
1.棉花枯萎病由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侵染引起的维管束病害。新棉田的发病和远距离的传播则由种子带菌引起。病菌一旦在土壤中定居,可长期存活。2.棉花黄萎病由真菌的轮枝菌侵染造成的,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害。病菌形成的微菌核可长期在土壤中存活。棉花黄萎病在20世纪30年代仅个别地区发生,50年代...
为什么棉花会得黄枯萎病?
杀菌灵10~15g,加40g“漯效王”叶面营养液混合,对初发病棉田全面喷施;同时用 600~700倍80%恶霉·福20g即 “绿享9号”,加20g“极动力”多元素叶面肥液直接滴灌根部。实践应用验证,简单实用,同其他药物相比,具有防治成本低,治愈效果快的双重效益,对黄、枯萎病有一次性治愈的效果。
棉花枯萎病用什么药 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棉花枯萎病是它生长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它主要危害的部分是棉花的维管束等部位,严重了就会导致棉花叶片枯萎或是脱落。棉花枯萎病的发病原因与温度密切相关,在温度为25-28摄氏度阶段就会进入发病高峰期,这个时候应该合理的为它进行防治。想要防治棉花枯萎病,首先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这是最...
棉花枯萎病的病害循环是怎样?
病菌不仅能通过根、茎木质部较大的导管向上方扩散,分布到整个棉株,同时,还可通过棉铃铃瓣及种皮内较小的维管束,使种子带菌。病菌虽在棉株整个生长期都能侵染,但以现蕾前侵入为主。自然情况下从侵入到显症一般需要1个月左右。在人工接种情况下一般15~20d即可发病。枯萎病虽有再侵染,但以初侵染...
棉花黄萎病的病害循环是怎样的?
棉花黄萎病的病害循环和发病规律与棉花枯萎病的基本相似。病菌以菌丝体及微菌核在棉籽短绒及病残体中越冬,亦可在土壤中或田间杂草等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微菌核抗逆能力强,可在土壤中存活8~10年。枯萎病和黄萎病在无病区的发生都是通过从外地输入带病的棉籽种植后引起的。对我国的该两种病害追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