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稻改双季稻

奥普乐农资2025-07-03 08:426 阅读16 赞

1、竹根镇农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技术革新显著,从间作改为连作,单季稻改为双季稻,高杆稻改为矮杆杂稻,这极大地提高了产量。1981年,镇上拥有耕地3116亩,其中2136亩是水田,粮食总产量达到2121.15吨;到了1992年,耕地扩大至26996亩,其中23823亩为水田,粮食总产量增加到16413吨,农业总产值达到了2780.29万元。随着

2、100年来,中国水稻亩产经历了多少提升?其中有哪些关键节点?

第一阶段(1949-1961):大力开展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进行了单季稻改双季稻、籼稻改粳稻等耕作制度的改革,并推广了有关先进栽培技术,对提高水稻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二阶段(1962-1979):继续选育普及矮秆优良品种,并采用了与之相配套的优化栽培技术,在改革生产条件的基础上...

3、水稻稻瘿蚊防治方法

及时清理稻田中的游草和再生稻,以减少越冬虫源。改变种植模式,如将单季稻与双季稻混栽区改为纯双季稻区,调整播种和插秧时间,避开稻瘿蚊成虫的产卵高峰期。秧苗防虫:在移栽前,使用90%晶体敌百虫或40%乐果乳油对秧苗进行浸根处理,然后用塑料膜覆盖5小时。播种阶段防治:晚稻播种时,撒施3%呋喃丹颗粒剂...

李文仕主要经历

在五十年代后期,为了推广长江流域的单季稻改双季稻,李文仕参与了由中国农科院和华中农科所共同组成的长江流域水稻单改双技术协作组,定点在湖北孝感地区工作。在工作中,他针对当地部分干部为了追求高产而盲目引进东北地区粳稻品种导致大面积减产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慎重对待北粳南引的建议。通过长江流域...

淮河以南可种双季稻,单受自然灾害影响大,改种单季稻就能减轻灾害影响...

所谓双季稻,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可以播种并收获两次稻子。而一地能否种双季稻,首先要考虑它的热量条件能否满足双季稻生长的需要,此外还要考虑几个安全期,例如双早的安全播种期、安全移栽期、安全孕穗期,双晚的安全齐穗期.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种植双季稻。单季稻制度则是一年只种一季稻...

周拾禄主要成就

在周拾禄担任农林厅厅长期间,江苏省积极推行耕作制度改革,包括徐淮地区的旱地改水田,里下河地区的“沤田改旱田”,太湖地区的单季稻改双季稻,并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籼稻改粳稻”。这些重大改革都是先由华东农科所与各地区农科所派出工作组,深入改制地区,边调查,边试验,边总结,逐步付诸实施的。据统计...

长江以南双季稻是指什么

晚稻通常在11月时收割,赶在降霜前完成。历史背景:双季稻在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最早见于公元前3世纪的《山海经》的记载。这种稻作制度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增加粮食产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产量对比:虽然单季稻每亩的产量通常比双季稻的一季要高,但双季稻的总产量却远高于单季稻。这是因为...

双季稻是指什么稻和什么稻

双季稻的种植过程主要包括早稻和晚稻两季。一般在七月中下旬收割早稻,然后立即进行晚稻的种植。早稻秧苗在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晚稻秧苗则紧随其后,在农历立秋前插种完毕。晚稻在11月收割,确保在降霜前完成。相比之下,单季稻则在每年六月中下旬到七月初插秧,十月中下旬开始收割。单季稻虽然每亩产量较高...

双季稻是指什么稻和什么稻

在双季稻的种植过程中,通常是在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早稻秧苗,到了七月中下旬便收割早稻。紧接着,水田会被翻耕并准备插种晚稻秧苗,这个过程需要在农历立秋前完成。晚稻的收割时间通常在11月,且必须赶在降霜前完成。与双季稻相比,单季稻在每年六月中下旬到七月初插秧,而收割时间则在十月中下旬开始...

双季稻是指什么稻和什么稻

而到了11月时,晚稻也到了收割的时节。这样的种植节奏确保了农民们能够在降霜前完成两季的收割工作。相比之下,单季稻的种植时间通常在每年六月中下旬至七月初,而收割时间则主要集中在十月中下旬。尽管单季稻的单亩产量高于双季稻的一季产量,但从总量来看,双季稻的总产量却远高于单季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