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田病害

奥普乐农资2025-07-03 16:2875 阅读3 赞

一、大豆常见病害有哪些 如何防治 防治措施

大豆常见病害主要包括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和大豆灰斑病。以下是这些病害的防治措施:1. 大豆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扩散至下部侧枝,使病茎髓部变褐,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 防治措施:使用58%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量的0.3%~0.4%进行拌种。2.

二、大豆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1、大豆锈病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司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兑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上述杀菌剂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

大豆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三、这是大豆的什么病害?

立枯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花叶病、胞囊线虫病和早霜冷害是大豆生产的六大障碍和防治难症。发生及症状(1)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田间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

大豆立枯病田间发病症状

大豆立枯病主要在幼苗期爆发,影响幼苗和幼株的主根和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的凹陷斑点。接着,表皮开始裂开,呈现溃疡状。菌丝最初是无色的,但随后转变为褐色。当病害严重时,作物的外形会变得矮小,生长发育变得迟缓。靠近地面的茎呈现出赤褐色,表皮也裂开,形成溃疡状,这不仅影响了作物的生长...

大豆出苗后不长,叶片皱缩、黄化是什么病害?怎样防治?

大豆出苗后不长,叶片皱缩、黄化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例如缺素、病虫害等。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1. 大豆黄化矮缩病:该病主要由地下害虫和病毒病引起。防治方法包括轮作、种子消毒、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病毒病等。2. 大豆锈病:该病由真菌引起,导致叶片出现锈斑。防治方法包括合理密植、...

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措施

大豆病虫害防治 1、大豆灰斑病:可用药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肟菌·戊唑醇等,根据当地的抗性,合理选择。2、大豆炭疽病:当田间发生炭疽病以后,及时购买杀菌剂进行防治,越早越好,可用药剂有咪鲜胺、溴菌腈、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根据病害严重程度,以及抗性问题,可以增加使用量...

大豆疫病菌病害症状

大豆疫病主要影响大豆的生长,特别是它的叶片、茎蔓、豆荚和种子。这种病害首先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显现,初期表现为暗绿色的油渍状小斑点。这些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形状逐渐变得不规则,颜色加深为暗绿色或暗褐色。在阳光强烈的中午,病斑明显,病叶可能会卷曲并开始枯萎,最终变为黄色。病斑区域的大片组织...

大豆黄叶病的防治方法

3. 防治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是引起黄叶病的常见原因。如果植株的根系生长不良,出现根部发黑和茎基腐烂的现象,应考虑是细菌感染所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避免使用残留有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土壤,以及防治大豆田间的枯萎病等病害。4. 考虑天气因素: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天气会影响植物的输导组织,阻碍水分和...

大豆白粉病简介

大豆白粉病,作为一种在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对大豆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这类病害通常由真菌引起,特别是属于半知菌亚门、淡色孢科、粉孢属的无性阶段Oidium FR.以及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白粉菌属、蓼白粉菌的有性阶段 DC.所引发。这些病原体通过...

大豆顶枯病基本信息

大豆顶枯病,又称为矮化病、萎缩病,是一种由黄瓜花叶病毒大豆萎缩株系(CMV—S)引起的病毒性病害。其病原学地位隶属于黄瓜花叶病毒组。该病害主要危害作物为大豆,但其寄主范围相对黄瓜花叶病毒而言较为狭窄,除了大豆,还能系统侵染小豆、豌豆、扁豆、心叶烟、黄瓜、南瓜、西葫芦等作物,局部侵染苋...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