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孢子菌怎么吃?
1、玉米杆上的乌霉能食用吗?
此菌还可加工药用,将新鲜的孢子堆摘下或将老熟后的收集(孢子粉)炼蜜丸,备用。其性寒、味甘,利肝脏益肝胃和解毒作用。又治神经衰弱,小儿疳积。该菌还产生黑粉菌酸,作香料工业中合成麝香类的原料。玉米黑粉菌能形成一种异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可刺激高等植物生长。此外,玉米黑粉菌还可以产生黑粉菌酸,可用作香料工业中合成麝香类的原料。也具有某种抗菌作用。
2、玉米黑粉菌发病规律
玉米黑粉病的病原菌为担孢子菌,其黑色物质为病菌在病瘤中的冬孢子。冬孢子能在土壤、地表、病残玉米及有机肥料中过冬,成为来年疾病初次侵袭的关键因素。孢子传播与侵染:当环境适宜时,冬孢子萌发并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这些孢子通过风雨和气流传播,主要侵害玉米的叶片、节部、腋节以及雄穗和雌穗...
3、玉米锈病是什么意思?
玉米锈病是玉米上的一种由小孢子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具体解释如下:病害表现:它会导致玉米叶片上出现黄色或橙色的小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扩散并形成黑色病斑。对玉米的影响:除了破坏植物叶片外,还会影响玉米收获的品质和数量,导致玉米的生长速度变慢,植株的高度和重量不达标,进而影响主茎结实性、玉米...
4、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瘤黑粉病该如何防治?
种植抗病品种;与非粮作物轮作2-3年;结合玉米螟的防治,及时处理玉米秸秆,收获后清理田间病残体,秋季进行土壤深翻,减少原发传染源。加强水肥管理,抽穗前后及时灌溉,避免干旱;及时防治玉米螟,尽量减少虫害和农机损坏。加强农业防治,早春防治玉米螟等害虫,防止伤人。瘤体破裂前进行切除和深埋。秋收后...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危害大,该用什么药防治?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又叫做黑霉病,在发病的时候可以用菌灵可湿性粉剂来防治。同时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热带以及亚热带的玉米种植区,而最早的时候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当这种病害大面积严重发生的同时,也将玉米的产量严重的影响,并且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这种病害在东北也普遍发生,但那个时候发病还是...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什么?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几年在北京郊区和河北省玉米上发生的1种异于小斑病和圆斑病的叶斑病。1994年北京夏玉米上发病的品种(系)有西玉3号、京早10号、怀玉1号等;河北省隆化、平泉在黄早417上和黄早四自交系为亲本的制种田严重发生,一般减产20%,严重的达60%,有可能成为玉米生产的潜在威胁...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怎么治疗,发病原因是什么
用12.5%烯唑醇或15%三唑醇兑适量的清水,然后进行均匀地喷雾即可,喷施时可适当加入一些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以增强防治效果;或者当田间的发病率达到10%时用25%敌力脱乳油或75%百菌清、50%多菌灵等药物进行喷施。一、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怎么治疗 1、亩用20-30克12.5%烯唑醇或15%三唑醇(30-40...
玉米瘤黑粉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怎么防治好?
病瘤呈银色,有光泽度,并快速扩张,常能打破苞叶而外露,表层发黑,略呈淡紫色,内部结构呈深灰色至灰黑色,缺水后外膜裂开时,有很多黑色粉末,即冬孢子菌。雌穗瘤一部分或所有很有可能增大,但在叶子上将会产生一簇小瘤。病原菌以冬胞子方式在土壤层、沤肥和病疾中过冬。玉米出穗前后左右如遇旱灾...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32℃,最适的湿度为超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低于90%则很少萌发或不萌发。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苗期抗性较强,1-3叶期很易感病,此病属于成株期病害。在华北地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是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于玉米抽雄后。高温、高湿、降雨较多的年份有利于发病...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有什么区别
大斑小斑发病初期不会在叶面形成黄色点状,而是像开水烫到一样。弯孢菌叶斑病初为水浸状或淡黄色半透明小点,之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因品种抗性不同而表现不一样,一般长1-5mm,宽1-2mm,大小不等;病斑中央苍白色,呈半透明状,周围有褐色环带,外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