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霜霉病的传播途径
一、油菜霜霉病病原菌和发病规律有哪些?
初次侵染主要来源于病残体、土壤以及种子中在冬季和夏季存活的卵孢子。传播方式:孢子囊通过风雨及气流的传播,导致再侵染。越冬与再侵染:在冬油菜区域,病原菌以菌丝或卵孢子的形式在秋季病叶中越冬,次年继续传播流行。发病条件:温度与湿度:外界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和湿度,对油菜霜霉病的发病有重要影...
二、薹菜霜霉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薹菜霜霉病是由专性寄生菌引起的,只在活体寄主植物上生存。在乌塌菜和冬油菜区域,病菌的卵孢子会残留在土壤中,成为主要的初次感染源。当秋冬油菜苗和薹菜出现疾病后,孢子囊会进行多次重复感染。在长江流域的2月到3月,随着气温回升,孢子囊再次进行再感染,导致4月到5月该病的流行。在收获前,卵孢子...
三、油菜霜霉病病原菌和发病规律有哪些?
油菜霜霉病的病原菌是油菜霜霉菌。病原菌的初次侵染主要来源于病残体、土壤以及种子在冬季和夏季的存活卵孢子。孢子囊在风雨及气流的传播下,进一步导致再侵染。在冬油菜区域,病叶中的菌丝或卵孢子在秋季病叶中越冬,这常导致次年再次传播流行。春季油菜进入开花结荚阶段,当遇到频繁的寒潮、冷暖交替的天...
四、油菜霜霉病的发病条件
远距离传播主要靠混在种子中的卵孢子。至于近距离传播,除混在种子、粪肥中的卵孢子直接传到病田外,主要靠气流和灌溉水或雨水传播,孢子囊由于孢囊梗干缩扭曲,则从小梗顶端放射至空中随气流传到健株上,传播距离8~9m,土中残体上卵孢子通过水流流动,萌发后产生的孢子囊随雨水溅射到健康幼苗上。孢子囊...
五、油菜霜霉病病原形态特征
孢子囊在萌发时,通常从侧面产生芽管,不会形成游动孢子。卵孢子球形,单胞,呈现黄褐色,表面光滑,大小在27.9至45.3微米,卵球直径在12.4至27.5微米之间,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油菜霜霉为专性寄生菌,只能在活体植物上生存,且存在生理分化现象。在中国,根据寄主种类,有三种变种:芸薹属、萝卜属和...
油菜叶有哪些病
油菜叶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1.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主要由核盘菌引起,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褐色病斑,随后病斑扩大并呈现不规则形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内部会产生白色菌丝,并在叶片背面形成黑色菌核。2. 油菜霜霉病 霜霉病是油菜生长过程中的另一种重要病害。它...
油菜霜霉病有何特点?怎样防治?
霜霉病是油菜生产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病害,尤其在低温高湿的保护地生产中最易发生。(1)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叶片初发病呈边缘不明晰的褪绿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黄褐色多角形斑,病斑背面覆有疏密不等的白霉层。严重时,病斑扩大连片,叶片变黄干枯。(2)发病条件和侵染途径:病菌在...
油菜未到收割期根部半尺高处发白且枝叶变黄
一、霜霉病 1、发生特点 油菜霜霉病属鞭毛南亚门真菌,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粪肥里和种子内越夏,萌发后侵染幼苗,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第二年春天气温升高,又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次侵染叶、茎及角果,油菜进入成熟期,病部又产生卵孢子,可多次再侵染。受时晴时雨天气的影响...
我家温室里的油菜叶子后面有白点,想一个小白霜,温室里现在没给温度,想...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内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卵孢子萌发时产生芽管从幼苗茎部侵入,进行有限的系统侵染,即菌丝体向上延伸只到达子叶及第1对真叶上,在叶背上产生白色霜状霉。病菌亦能在田间以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翌年春天长出孢子囊。孢子囊借气流传播侵染为害。潜育期3—4天。孢子囊产生和萌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