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碳氮比(cn)学说

奥普乐农资2025-07-14 23:1815 阅读24 赞

一、试述碳氮比(C N)学说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20世纪初克莱布斯(G.Klebs)通过大量试验认为,对开花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绝对量,而是其比例。他提出了碳氮比(C/N)学说,C为碳水化合物,N为可利用的含氮化合物,当植物体内C/N比值高时,有利于生殖体的形成,促进开花;反之,有利于营养生长,延迟开花。C/N比学说只

试述碳氮比(C N)学说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如何用人工种植方法来提高黄花梨生长速度

一、植物的碳氮比(C/N)学说 20世纪初,克莱布斯(G • Klebs)通过大量的试验认为:植物的生理作用,比如开花、结果、二次化合物的积累(如黄酮、花青素)等,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绝对量,而是两者的比例,他因此提出了碳氮比(C/N)学说。C为碳水化合物;N为可利用的含...

三、长块茎作物碳氮比高好吗?

碳氮比学说,认为花芽分化的物质基础是植物体内糖类的累积,并与体内含氮化合物和含碳化合物的比例有关。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一般用“C/N”表示。施用碳氮比高的肥料,会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施用碳氮比低的肥料,会促进茎叶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长块茎作物碳氮比高好吗?

什么是碳/氮比学说?

该学说是Krass和于1918年正式提出的,认为在生长点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含氮化合物的含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是决定花芽形成的重要因素。当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超过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时,促进花芽分化,反之,促进营养生长。多数试验和事实均证实了碳/氮比对花芽分化的重要性。在同化养分不...

蝴蝶兰栽培要把握好温度和湿度

笔者以为,碳氮比学说更为全面,而春化作用只是达成碳氮比阈值的一个手段。钙作为信使阻断氮的吸收,相对的强光能合成更多碳水化合物,这些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此外,肥料的氮含量和光周期对蝴蝶兰的催花都有一定影响R> 尤其是草本植物,如蝴蝶兰等,含有80%以上的水分,所以植物体内的水代谢和水平衡极其...

什么是花芽分化?

基里洛娃(1974)曾对碳氮比学说作了修正和补充,她指出,花芽分化需要高含量的蛋白质,高含量的有机磷和较高的淀粉/全氮之比。认为蛋白氮/全氮及淀粉/全氮的比值较高与花芽分化有关,是花卉准备花芽分化的指标之一。 科洛米耶茨(1954、1961)提出,花芽形成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生长点内营养物质浓度的高低,而不是碳氮比的...

花芽分化的诱导因素有哪些?

诱导成花的因素有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碳氮比值及积温学说四方面。 以下分别介绍诱导成花的各个因素: 1.春化作用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要求一定的温度条件。尤其是温带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温度的要求非常悬殊。而热带与亚热带植物,这种差别不大。因温带地区,一年内季节间温度变动较大,因此造成这类植物生长和发...

竹子开花是怎么回事?

上田弘一郎(1960)曾对刚竹竹秆中的碳氮比(C/N)进行了测定,开花的C/N为296.2,而不开花的为140.5,这说明开花竹子的营养严重缺乏,导致开花。柴振林等人对雷竹的开花研究中发现,对于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氮(N)、磷(P)、钾(K),无论是竹叶、竹枝,还是竹鞭,不开花的雷竹在花期都保持相对...

花芽是如何形成的?

碳、氮营养及碳氮比学说 1898年,穆勒(H.Mül-ler-Thurgau)指出,有机物质对花芽形成有重要意义;勒韦(O.Loew)通过环状剥皮对花芽分化的促进作用,认为引起花芽分化的物质可能是细胞液中一定浓度的糖;1918年克莱布斯(G.Klebs)认为植物体内积累的糖比氮化合物占优势时,则有利花芽形成。克劳斯(E.J.Kraus)和克雷比尔(...

高分征集”关于环境胁迫对于植物的影响”方面的文章

春化作用及其条件,碳氮比学说,花器官性别分化,开花、授粉与受精。 2.一般掌握: 光周期现象,植物按光周期分类,光周期诱导,植物衰老,器官脱落。 3.重点掌握: 春化作用、光周期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种子、果实的发育。 参考资料: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