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需水规律及灌溉技术

奥普乐农资2025-07-05 06:5638 阅读25 赞

1、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及其水分管理技术有哪些?

(4)分蘖期。分蘖期需水量增加,应结合浅水灌溉和湿润管理,以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保持1至2厘米的水层可优化分蘖条件,而水深5厘米则会延迟分蘖并减少分蘖数。(5)分蘖末期。在此期,应通过晒田来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并改善土壤环境。晒田时间通常为5至7天,具体视土壤状况和水稻长势而定。(6)幼穗分

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及其水分管理技术有哪些?

2、水稻需水规律是什么?在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4. 水稻的蒸腾量、蒸发量和渗漏量的规律是适时、适量进行灌溉的主要依据。研究表明,每公顷水稻植株全生育期需水量为2310米3,占总用水量的11%左右;蒸发量为3735米3,占17%左右;渗漏量则多达15660米3,占72%左右。5. 水稻消耗大量的水分在蒸发和渗漏上,因此合理运用灌溉技术调节水稻需水量是节水...

3、水稻节水灌溉方式

1. 基本原理: 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期,田间基本不再长时间建立灌溉水层。 不以水层深度为灌溉指标,而是以根层土壤含水量及土壤表相,确立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2. 操作方法: 根据水稻生育期优质高产的需水规律来控制田面的水层和土壤水分。 水层深浅可以直观判断,土壤水分多少通过...

4、如何种水稻

水稻种植过程中,灌溉技术至关重要,它关乎着水稻的产量与稳定性。在不同生长阶段,灌溉水的管理需遵循特定规律,以促进水稻健康成长。首先,在栽秧阶段,应保持浅水层,以确保秧苗稳固,避免浮苗。栽后适当落水,保持田面湿润,有利于快速定苗。定苗后,使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喷施,既能防止地上水分蒸发...

如何种水稻

水稻什么时候不需要水了

- **干湿壮籽**:在水稻成熟期,应适当减少水分供应,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以促进水稻籽粒的成熟。此外,水稻的水分需求不仅与其生长阶段有关,还受气候、土壤类型及栽培技术的影响。例如,在保水能力较强的粘土土壤中种植水稻时,可能需要比砂土中更少的灌溉次数。另外,采用科学的灌溉技术如滴灌或...

水稻一般要灌水几次?

水稻生育期中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灌水,仅在成熟待收获时不需要灌水。水稻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具体为:1、深水返青 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

水稻节水灌溉方式

控制灌溉操作方法 控制灌溉是根据水稻生育期优质高产的需水规律来控制田面的水层和土壤水分,水层深浅可以直观判断,土壤水分多少就要通过田面裂缝大小、多少的变化来判断。控制可以分为四期:泡田期和移植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乳熟期和黄熟期。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掌握灌水时间、掌握...

水稻各阶段生长期需要多高水位呀?

水稻的需水规律及影响 -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一般种子需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能开始萌发,而水稻需吸收40%。- 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会影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减少叶绿素含量,关闭气孔...

水稻需水规律是什么?在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水稻的蒸腾量、蒸发量、渗漏量的规律是适时、适量进行灌溉的主要依据。研究表明,每公顷水稻植株全生育期需水量为2310米3,占总用水量的11%左右;蒸发量为3735米3,占17%左右;而渗漏量则多达15660米3,占72%左右。水稻大量的水是消耗在蒸发和渗漏上。合理运用灌溉技术调节水稻需水量,是节水栽培的...

水稻需水量计算方法大神们帮帮忙

平均增产906公斤/公顷,增收1168.4元/公顷。(2) 该节水灌溉技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耗水规律,结合防治病虫害,适时调节水分,合理利用自然降水,改善了农田小气候,促进了根系发育。(3) 水稻耗水量受多种气象因素影响,本文考虑了主要因素,但还有一些次要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如风的大小对蒸发量的影响等。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