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实用
一、杂交水稻成功是什么时期
杂交水稻成功是在1973年。以下是关于杂交水稻成功时期的具体说明:选育成功时间:1973年,袁隆平成功选育了南优2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推广效果:从1976年到1988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的面积达到了12.56亿亩,累计增产水稻超过1000亿千克。增产贡献:仅在1987年,杂交水稻的增收粮食就达到了150亿千克,显示了其巨大的增产潜力。
二、袁隆平发明了什么型水稻
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他主要致力于研究和推广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籼型杂交水稻具有根系发达、分蘖力强、茎秆粗壮、穗大粒多、适应性广等特点,能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此后,袁隆平团队不断攻关,又相继研发出了超级杂交水稻等一系列产量...
三、杂交水稻成功的历史时期 杂交水稻取得成功的历史时期
杂交水稻取得成功的历史时期是1973年。具体来说:1973年选育成功:1973年,袁隆平成功选育了“南优2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标志着杂交水稻技术的重大突破。研究历程:虽然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当时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相关研究,但真正的历史性突破发生在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
四、什么是两系杂交水稻
两系杂交稻是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其育性转换与日照长短和温度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日高温的环境下,这种水稻会表现出雄性不育的特性;而在短日平温的条件下,它又能恢复雄性可育性。这种独特的育性转换特性使得两系杂交稻在种植和繁殖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利用光温敏不育系发展杂交水稻,可以更加...
五、杂交水稻成功是什么时期
杂交水稻成功是在1973年。在1973年袁隆平成功选育了南优2号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1976-1988年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的面积为12.56亿亩,累计增产水稻1000亿千克以上,仅1987年,杂交水稻增收的粮食就达150亿千克。
杂交稻研究过程
杂交水稻技术实用性获得决定性新突破。中国对“三系”的研究起步于60年代,1964年,湖南省袁隆平在籼稻品种中发现能够遗传的自然雄性不育株,并提出了选育杂交稻的设想。此后,各地以这些不育株为材料与数以千计的品种进行了测定,但终未能筛选得保持系。1970年起,遂放弃上述属于细胞核遗传的材料,转而...
袁隆平真的是发明杂交水稻的最大功臣吗?
是的,袁隆平是发明杂交水稻的最大功臣。以下是具体原因:奠基人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和“杂交水稻之父”,这一称号体现了他在杂交水稻领域的重要地位。技术突破:袁隆平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深入的研究,成功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这一...
杂交水稻成功的历史时期
1、袁隆平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历史时期为1973年,在1973年袁隆平成功选育了“南优2号”,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2、杂交水稻的历史时期是1973年。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的贡献有哪些?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他作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不仅成功育成第一个实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1号A和B,还实现了“三系”配套和高产组合的突破。袁隆平的贡献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为我国及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获我国首个技术...
菊香村特征特性
1%,直链淀粉占比为15.77%,胶稠度为86.7毫米,米粒长宽比为2.84,体现了良好的营养和质地。在抗病性方面,稻瘟病田间抗性评估为4级,尽管在室内接种鉴定中,抗性综合评价稍弱,但整体上仍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总的来说,这种籼型杂交水稻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