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病害循环
1、棉花黄萎病的病害循环是怎样的?
棉花黄萎病的病害循环和发病规律与棉花枯萎病的基本相似。病菌以菌丝体及微菌核在棉籽短绒及病残体中越冬,亦可在土壤中或田间杂草等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微菌核抗逆能力强,可在土壤中存活8~10年。枯萎病和黄萎病在无病区的发生都是通过从外地输入带病的棉籽种植后引起的。对我国的该两种病害追根溯源,应是
2、什么是棉花黄萎病?
带菌棉种用硫酸脱绒“402”温汤浸种30分钟,或多菌灵胶悬液冷浸棉种14小时,均可达到检疫消毒效果;③零星发病田可用“棉隆”消毒铲除病菌;④稻棉轮作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减轻病害的发生,以三年水稻一年棉花的轮作方式为最佳;⑤重病田种植耐病品种,至今高抗黄萎病的品种尚未稳定,但兼抗枯萎病的耐...
3、棉花抗黄萎病研究进展目录
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为害 病害的蔓延及症状表现对棉花产量的显著损失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遥感监测技术在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棉花黄萎病病原菌 病原菌的分类与形态特征病原菌寄生在棉花上的特性病原菌致病力的分化研究棉花黄萎病的致病过程 病菌侵染机制导管堵塞与毒素作用分子层面的致病机制棉花抗黄萎病机制 组织结构...
4、棉花枯萎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上具有毁灭性的两种病害,国内列为国内外的检疫对象,山东省叶列为省内外的检疫对象。枯萎病在我国最早是于1934年在江苏南通学院农场发现的,到了80年代,已扩展到全国各产棉区。黄萎病则是1935年,我国从美国引进棉种时传入的,到目前也是已经传遍了全国各产棉区。 危害性:枯...
5、单循环病害是什么?
在一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因而也称为“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多为种子传播或土壤传播的全株性或系统发病病害。例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线虫病、玉米丝黑穗病、麦类全蚀病、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等。
什么是植物真菌病害?
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中数量最大的一类,约占植物病害总数的70%~80%。许多为害重、分布广的作物病害,如锈病、黑粉病、霜霉病、白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绝大部分真菌病害是局部性侵染病害,表现坏死、腐烂、畸形等症状,少数真菌病害,如棉花枯、黄萎病和大麦条纹病是系统性侵染病害,表现萎蔫和条斑等...
草莓得了枯黄萎病用什么要最好那?有谁知道啊?
1、预防用药时期、稀释倍数及用药量:A、定植前或移栽时,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600倍液蘸根或灌穴。B、移栽后,浇还苗时,每15公斤加《奥力克——青枯立克》30ml+沃丰素叶面肥(具有生根、营养作用)25ml进行穴灌,每株用量200-400ml。C、坐果期,一般谢花10天左右,使用《奥力克——青枯...
镰刀菌的利用
此外非致病性镰刀菌还可以用来防治镰刀菌病害,如利用棉花体内非致病镰刀菌对棉花黄萎病进行诱导防治,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棉田第一次黄萎病发病高峰时,非致病镰刀菌对黄萎病的防效较理想。有的镰刀菌在自然界中可分解纤维素降解有机物,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一定的作用,在生物脱除氮氧化物,生物降解酚类...
棉花怎么种植
在花蕾期、幼果期、桃果膨大期要喷施棉花壮蒂灵可控制抽条疯长,促使棉树生长机能向生殖机能转化,使棉桃营养输送导管变粗,提高棉桃膨大活力,提高抗性,保蕾、保铃、保桃,加快棉树循环现蕾,循环吐絮,提高纤维质量。3、防治病虫害:棉花病虫害有红腐病、黄萎病、红粉病、炭疽病、立枯病、曲霉病、角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