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理

奥普乐农资2025-07-10 17:4660 阅读14 赞

一、棉花黄萎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样的?

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发展与温度、湿度关系密切。在棉花生育期间,气温在20~28℃之间,病害都能发生,最适温度25~28℃,低于25℃或高于30℃则发展缓慢,35℃以上时即有隐症现象。此外,降雨多少及湿度大小也制约着病害的发展。花蕾期降雨较多而温度适宜,发病往往严重。7、8月间连续降雨,导致土温降低,有利于发

棉花黄萎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样的?

二、简述棉花黄萎病症状以及影响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因素。

发病因素: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土壤菌量、气候条件、病菌的致病性变异、品种抗病性和耕作制度措施密切相关。

三、棉花黄萎病发病条件

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条件主要涉及到温度、湿度、雨日、雨量以及土壤条件等因素。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5~28℃,超过30℃或低于22℃时发病速度会减缓,超过35℃时病株会显现隐性症状。棉花黄萎病通常在6月份,当棉苗长至4、5片真叶时开始出现病株,进入田间零星发病阶段。随着植株进入现蕾期,病害进入适宜发...

棉花黄萎病发病条件

棉花黄萎病的病害循环是怎样的?

由于菌丝及孢子大量繁殖,并刺激邻近的薄壁细胞产生胶状物质等堵塞导管。病原菌还可产生毒素,使植株萎蔫枯死。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中继续存活。黄萎病发病的最适温度25~28℃,低于25℃或高于30℃发病缓慢,超过35℃时,症状隐蔽。北方棉区7、8月份,棉花花铃期为发病高峰。

为什么棉花会得黄枯萎病?

发病原因:前期氮肥施用过量。氮肥施入过量,使土壤性质偏酸,嫩弱的根系根本就没有吸肥多的能力,特别是在苗期氮肥施用超级过量,就会发生烧根死苗现象;严重过量就会发生烧根黄苗不长;一般过量不发生肥害,也会出现疯长株高、蕾花少的现象。连阴雨天气过多。过多的连阴雨水也会导致棉花旺长,使...

什么是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枯萎病混合发生田,两病症状可在同一棉株上表现。 病因 表1 两种轮枝菌的形态及培养生长条件的比较 棉花黄萎病菌在不同地区及不同品种上,致病力明显不同。美国柏力(preeley,1969)将黄萎病菌划分为2个生理小种,T1型(落叶型)和ss-4型(非落叶型),T1型引起的症状是顶叶向下卷曲退绿,迅速脱落,尔后顶端...

棉花黄萎病病原特征

棉花黄萎病的主要病原为大丽花轮枝孢( dahliae Kleb .)。这种病原的菌丝体呈现白色,分生孢子梗直立,长度约在110至130微米之间,呈轮状分枝,每轮3到4个分枝。分枝大小在13.7至21.4微米之间,轮枝顶端或顶枝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为长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为2.3至9.1微米乘以1...

棉花枯萎病和棉花黄萎病有哪些危害?

1.棉花枯萎病由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侵染引起的维管束病害。新棉田的发病和远距离的传播则由种子带菌引起。病菌一旦在土壤中定居,可长期存活。2.棉花黄萎病由真菌的轮枝菌侵染造成的,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害。病菌形成的微菌核可长期在土壤中存活。棉花黄萎病在20世纪30年代仅个别地区发生,50年代...

棉花黄萎病菌生物学特征

棉花黄萎病菌生物学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因素:发病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28摄氏度。低于2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时,发病过程将变得缓慢。在夏季多雨水,且温度稍低的条件下,病菌更容易滋生。2. 耕作栽培:棉田连作时间越长,病害发生越严重。棉田积水、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田间湿度大...

棉花叶子黄,厚,脆,死亡是咋回事

棉花叶子黄,厚,脆,死亡可能是田间湿度大,病害等引起,应该找到病原,对症防治。原因分析:1、病害引起的黄化脱落 黄萎病;6月中下旬以来,黄萎病在全省各地特别是老棉区发病重,落叶型黄萎病发病症状为:病株叶片叶脉间或叶缘处突然出现褪绿萎蔫状,病叶由浅黄色迅速变为黄褐色,叶片由下而上逐渐脱落。角...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