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菌是什么?
1、大豆疫病菌基本资料
大豆疫病菌,其科学名称为 f.sp. Kuan&Erwin,又名 var.sojae Hildeb.和 sojae,是大豆上常见的一种病原菌,英文名包括Soybena blight、 root
2、大豆疫病菌的简介
大豆疫病(病原菌 sojae &)是大豆上的毁灭性病害,被列为中国进境植物检疫-类危险性有害生物,也被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大豆疫病菌主要分布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规模种植大豆的国家,是大豆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菌主要通过土壤、病残体及种子表皮内...
3、大豆球腔菌形态特征
大豆球腔菌的形态特征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结构。其子囊壳呈现出深沉的黑褐色,形状近似球形,表面生长,壳壁由膜质材料构成,具有开口。子囊壳的大小范围在70至130微米,内部的子囊束则呈圆筒形或棍棒状,尺寸为35至73微米乘以8至13微米。值得注意的是,子囊束并不具备侧丝。在子囊内部,你会发现排列...
4、大豆疫霉病菌基本信息
大豆疫霉,其学名为 sojae & ,属于生物界中的独特分类——藻菌界,进一步细分为卵菌门,其所属的目名为霜霉目。疫霉属是其科名的代表。在国外分布广泛,主要出现在美国、加拿大、巴西等美洲国家,如阿根廷和日本,还有澳大利...
5、大豆根瘤菌的形成和作用是什么?
大豆根瘤菌为杆状细菌,从根毛尖端侵入根的皮层,使根的厚膜细胞受到刺激后加快分裂,形成瘤状物。在根瘤形成过程中,根瘤菌的繁殖需要从大豆植株获得碳水化合物和磷素,这里如能充分供给这类物质,根瘤菌生育旺盛,根瘤形成早、体积大、数量多,因而固氮量也多,大豆从根瘤得到的氮素供应也就多。
大豆疫霉病菌病原特性
大豆疫霉是一种喜湿凉环境的病原菌,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最高可达32~35℃,但最低限为5℃。无性繁殖中,游动孢子的形成需在20℃,最低5℃,在有水膜条件下,游动孢子大量产生并短暂游动后进入休眠,遇到适宜寄主组织时,休止孢会萌发形成芽管侵入表皮。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最佳温度为14...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大豆菌核病危害有哪些?
大豆硬菌病的病菌,以硬菌的形式存在于土壤、种子中,越病越残,直到第二年温度、环境适宜后开始危害,成为传染源。种子。种子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当种子携带病菌时,等播种后,从出现开始即可能危害,此外,种子还可以成为跨区域传播的途径,发生硬菌腐烂的种植区,种植含有硬菌病病原体的大豆种子...
大豆菌核病的发病症状是什么样的 有哪些预防措施
大豆菌核病的发病症状: 茎基部症状:在发病初期,大豆茎基部呈水褐色。 叶片症状:叶片被侵染后,会出现明显的深绿色病斑,随着病情加重,病斑变大,最终导致叶片腐烂脱落。 豆荚症状:豆荚感染病害时,会出现浸水不规则的病斑,豆荚内外部都会受到损伤,造成异常结实,严重影响产量。大豆菌核病的预防措施...
大豆根瘤菌有什么用?
大豆根瘤菌是否达到足够的数量,根瘤菌是否发育正常,对大豆的产量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种植的大豆要想达到高产、节省投入的氮素成本,那么可以注意培养大豆的根瘤菌,是获得大豆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就可以大幅减少化学氮肥的施用量,减少过量施用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