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小麦

奥普乐农资2025-07-08 13:4316 阅读3 赞

1、川农麦1号特征特性

川农麦1号具有明显的春性及早熟特性,其生长周期大约为190天。该品种的幼苗表现出半直立生长,分蘖力旺盛,株高可达80厘米,显著的抗倒伏性为其在种植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稳定性。穗型为长方形,带有短芒,白壳的外壳保护着其籽粒。籽粒形状为椭圆形,淡红色的外表显示出其独特的美感,半角质质地使其具有良好的口感。平均千粒

2、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基本资料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是一家专业研究机构,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84年批准成立。其发展历程中,2008年5月14日,研究所从都江堰迁址至成都温江区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这标志着其在科研设施上的重要转变。该研究所专注于小麦领域的研究,设有三个核心研究室:小麦分子遗传与基因工程育种、小麦细胞遗传与染色...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基本资料

3、四川盆地亚麦区的小麦品种有哪些?

四川盆地亚麦区的小麦品种繁多,现有品种以白粒为主,但穗发芽问题较重,影响小麦加工品质。因此,应加强选育抗穗发芽的白粒品种,并适当发展红粒中筋麦。如川育14、川农17、川麦42等品种,展现出良好的抗穗发芽特性,且具有较高的加工品质。在四川盆地亚麦区,白粒小麦品种占据主导地位,但穗发芽问题...

四川盆地亚麦区的小麦品种有哪些?

4、川农26产量表现

川农26的产量表现非常优异:在年的四川小麦区试中:川农26的平均亩产量达到了355.9公斤。相较于对照品种川麦107,增产了8.1%。这个增长幅度在A3组中位列第一,增产点占试验点的77.7%。在年度的试验中:川农26的平均亩产提升至377.01公斤。比川麦107增产了9.4%,增产幅度在所有...

川农26产量表现

5、川农25产量表现

川农25的产量表现如下:在年度四川省小麦区试中:川农25的平均亩产达到了355.3公斤,比对照品种川麦107增产7.0%,增产幅度极显著,9个试验点中有7点增产。在年度续试中:川农25的平均亩产提升至368.7公斤,同样比川麦107增产7.0%,显示出极显著的增产效果,10个试验点中有6点...

川农25产量表现

川农小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是

川农小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是颜济。颜济(1924年5月-2021年2月6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中国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植物学家、小麦族生物系统学奠基人、四川农业大学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首任所长。颜济于1943年秋考入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院;1945年重返华西大学改学农学;1948年...

川农24产量表现

在2004至2005年度的四川省小麦区试中,川农24的平均亩产达到了372.5公斤,相较于对照品种川麦107,其产量增长了10.1%,这个增产幅度被评定为极显著,其中8个试验点中有7点都出现了增产。在接下来的2005至2006年度的续试中,川农24的平均亩产为370.5公斤,相较于川麦107,增产5.3%,同样表现出极...

任正隆四川农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任正隆教授是一位在生物技术和作物遗传育种领域拥有深厚造诣的学者。1949年出生于四川省彭县,他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研究生,是改革开放后首位归国的洋博士,对我国小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1981年获得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随后赴联邦德国哥廷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任教授在...

四川农业大学知名校友

四川农业大学培育出众多杰出校友,他们在各自领域展现出卓越成就,为国家和国际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部分知名校友的简要介绍:科研领域:

小麦植株的茎杆软弱,容易倒伏的主要原因及所需要的肥料依次是百度知 ...

小麦倒伏原因主要有:品种、水肥不合理,病虫害 品种:矮杆品种抗倒伏(豫麦18号,温麦4号,冀麦38号,晋麦48号,皖麦26号、28号、淄农033号,鲁麦22号、23号,华麦8号,川麦24号、25号,绵阳25号、26号,蓉麦1号,川农麦1号,蜀万41号,贵丰1号,西农881号、1376号,新冬18号、19号、...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