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的病害循环

奥普乐农资2025-07-11 09:4194 阅读5 赞

1、小麦白粉病的病害循环是怎样的?

(2)闭囊壳在低温干燥地区或在低温干燥条件下,病菌以闭囊壳混杂于种子间或在病残体上越夏,并成为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在东北地区,春小麦上初侵染源主要来自胶东半岛和黄淮海麦区。图7-10小麦白粉病病害循环 2.病菌传播和秋苗感染 分生孢子可借助高空气流作远距离传播。越夏区自生麦苗上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非越夏区引起秋

小麦白粉病的病害循环是怎样的?

2、白粉病是侵染性病害吗

白粉病正是由真菌类微生物侵染引起的,因此属于侵染性病害。侵染循环:白粉病的病原物在与寄主植物接触后,会进行侵染活动。随后,病原物数量扩大并在适当条件下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这一过程符合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特点。

白粉病是侵染性病害吗

3、黄瓜白粉病发病规律

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分生孢子会萌发,并借助气流或雨水传播到黄瓜叶片上。大约5天后,病斑开始显现为白色菌丝状,7天后病斑成熟,释放出分生孢子,继续进行新的侵染循环。发病高峰期:在浙江地区,黄瓜白粉病的高峰期主要出现在4月上旬和中旬,以及6月下旬。在长江流域,病害的发生时间稍晚,通常在9月下旬...

4、苹果白粉病侵染循环

在生长季节,病菌继续传播,感染叶片和新梢,并在病梢上形成有性世代,子囊壳释放子囊孢子进行再侵染。秋季,秋梢嫩芽又成为二次发病的焦点,但10月以后的侵染机会很少。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春暖干旱年份,病害前期流行的可能性较大。苹果白粉病菌的生存条件对侵染循环至关重要。分生孢子在33℃以上的高温下...

苹果白粉病侵染循环

5、葡萄白粉病的发病特点

幼果发病首先在果面上出现褪绿色斑,接着在绿色斑上出现黑色星芒状花纹,上覆一层白粉,病果停止生长,病果易开裂。果穗染病易枯萎脱落。新梢、果穗及穗轴发病时,在发病部位上出现黑褐色网状线纹,上覆盖白色粉状物。白粉病菌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菌丝体越冬,分生孢子靠风力传播,4 ℃时孢子萌发,25...

瓜类白粉病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南方温暖地区常年种植黄瓜或其他瓜类作物,白粉病终年不断发生。病菌不存在越冬问题。北方,病菌以闭囊壳及子囊孢子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 冬季有保护栽培的地区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温室或大棚内病株上越冬,不断进行侵染。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潜育期很短,再侵染频繁。气温上升至14...

牡丹白粉病发病规律

在水滴中,孢子的萌发率相对较低。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可在72小时内完成无性循环,而在田间则需要7-10天的时间。在露地栽培中,牡丹白粉病在5、6月和9、10月发病较为频繁,而在温室中,则全年均可发生。过密的栽植、偏施或过施氮肥、通风不良或阳光不足等环境条件容易导致病害发生。在植株的幼嫩...

药用植物蒲公英白粉病发病条件

一旦田间发病,分生孢子将通过气流传播。孢子落在健康叶片上,在条件适宜时萌发,通过侵染丝直接侵入蒲公英叶片的表皮细胞。病菌繁衍与循环:菌丝在叶面上匍匐,继续繁衍。到了晚秋,病害在病部形成闭囊壳,准备越冬,从而进入下一轮病害循环。综上所述,蒲公英白粉病的发病条件主要涉及病菌的越冬、初侵染、...

黄瓜白粉病有哪些症状?试述其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治要点。

病原的有性态属子囊菌门,单丝壳属真菌,其无性阶段属粉孢属真菌。病菌以无性态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与再侵染接种体,依靠气流传播,在田间瓜类作物上辗转侵害,完成病害周年循环,越冬期不明显。病菌喜高温、高湿,但耐干燥,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70%~85%时最有利于发病,但相对湿度低至25...

南瓜白粉病病原及发病特点

南瓜白粉病的病原体属于半知菌亚门的粉孢属,其发病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传播方式:在华南地区,病菌以无性分生孢子作为主要侵染媒介,通过气流在作物间广泛传播,形成病害的全年循环,没有明显的越冬阶段。有性阶段:在作物生长季节的前后,病菌可能会产生有性态的闭囊壳,以应对不利环境。但在南方如广东...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