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埃尔塔格组
1、塔塔埃尔塔格组特征
塔塔埃尔塔格组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岩性特征 主要岩性:以红色为主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和页岩。 岩层构成:岩层由紫红色条纹状泥质粉砂岩和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交替构成,底部由紫红色砂岩和灰绿色粉砂质页岩交织而成。2. 分布特征 正层型分布:具体可见于卡拉帖克山卡甫卡克特布拉克水泉沟剖面。 地理
2、塔塔埃尔塔格组层序地层格架
除满加尔坳陷、塔北隆起南缘和塔南隆起北缘低部位与下伏柯坪塔格组为连续沉积外,在塔中凸起及两隆起高部位直接上覆在奥陶系之上,呈角度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如哈1井、塔中地区、顺1井等。受沉积时古隆起地貌的控制,塔塔埃尔塔格组下部的沉积层序不同程度的沉积缺失,如哈1井缺失SQ5的TST沉积。塔中3...
3、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沉积期沉积相展布
和田3井—塔中49井—塔中66井—塔中33井一线以南地区演化为潮坪沉积,以灰色、褐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沉积为特征。其他地区为滨岸沉积。在塔西南地区仍被滨岸沉积体系所占据。图3-29 塔里木盆地塔塔埃尔塔格组沉积体系平面分布图
4、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层序地层对比
在各地层分区塔塔埃尔塔格组层序发育特征研究基础上,选择伽1井—巴楚剖面—方1井—和4井—满西2井—顺1井—满参1井(图4-19)、柯坪印干村剖面—胜利1井—英买2井—哈1井—波1井—满2井—普1井—维马克1井—孔雀1井(图4-20)两条东西向和柯坪印干村剖面—皮1井—方1井—古董3井(...
5、各分区地层系统
1.柯坪塔格组[(O3—S1)K] 钻遇柯坪塔格组的井仅有2口井,羊屋2井和塔河1井。其中羊屋2井厚度为158m,塔河1井超过571m(没有钻穿),因此其横向分布规律并不清楚,推测与下伏奥陶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为灰、绿灰色、灰绿色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岩。 2.塔塔埃尔塔格组(S1t) 区内钻遇塔塔埃尔塔格组的...
标志层与地层的区域展布
塔塔埃尔塔格组和依木干他乌沉积时期,尽管海水深度变浅,但沉积范围却进一步扩大,这两个组相伴分布于北部坳陷、塔克拉玛干全区及塔西南地层,塔北分布零星。在接触关系上表现为北部坳陷、塔西南及巴楚等地与柯坪塔格组呈整合接触,而其他地区多为超覆不整合接触。部分地区的地层缺失,与后期的构造运动抬升...
层序界面的地震资料识别标志
塔埃尔塔格组与柯坪塔格组之间、依木干塔乌组与塔塔埃尔塔格组之间、克孜尔塔格组与依木干塔乌组之间均为Ⅱ型层序界面,主要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只有局部具有微角度不整合,说明构造作用不强烈。上述4个不整合面,在地震资料上具有程度不同显示特征,具体表现为:志留系底界面(T07)是加里东中期运动后...
体系域与盆地性质及演化的意义
塔里木盆地志留纪时期的构造隆升对层序的结构类型、保存程度、层序界面性质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如奥陶纪与志留纪之间、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均发育有不整合面,导致Ⅰ型层序界面的发育和依木干他乌组、塔塔埃尔塔格组中、上部层序或体系域不同程度的缺失,这一系列的层序及其体系域发育特征均反映了塔里木盆地...
层序界面类型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志留系与下伏地层之间的层序界面,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属于Ⅰ型层序界面,代表加里东中期强烈的构造运动,中、上奥陶统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塔塔埃尔塔格组与柯坪塔格组之间、依木干他乌组与塔塔埃尔塔格组之间、克孜尔塔格组与依木干他乌组之间的层序界面,均为Ⅱ型层序界面,主要为平行...
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
所以在砂坪沉积区形成了下细上粗、厚1~8m的反韵律。自然伽马曲线以齿化钟形组合为主,由于泥质含量的变化而呈钟形。自然电位曲线光滑,随粒度变化呈钟形-漏斗形组合。图3-18 潮下砂坪中的板状交错层理,印干村剖面,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 图3-19 潮下砂坪沉积的楔状层理,顺1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