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不得时的后一句是什么?

奥普乐农资2025-07-13 06:4465 阅读6 赞

1、24节气之立夏:立夏的诗句17首

16、寒露种菜,霜降种麦。 17、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 18、抗旱双保不能忘,开动机器灌春田。 19、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东西南北中四方繁荣。 20、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21、留地不种麦,快着耕起来。 22、能叫囤尖省,不叫囤底空。 23、走亲访友把年拜,莫忘怎样种好田

2、《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原文是什么?

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经过才知难。板橙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警...

3、面朝黄土背朝天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一身力气百身汗。庄稼之人不得闲,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愿五谷收成好,家家户户庆丰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般是指农民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低着头、弯着腰,正好脸朝着黄土(中原地区的土地是黄色的),后背朝着天。用来形容农民耕作的辛勤。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句话形象的表现了农民在地里干农...

4、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全部)

昼出耕耘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白话译文:白天去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朝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全部)

5、“娶妻不娶活人妻,种地莫种河滩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首先我们得知道,河边的地是非常不安全的,因为时常会发大水。每年春节过后,进入农耕时期,春雨不断,河里经常会涨水,一涨水就自然首先淹没的就是河边的地了。那么河边的地经常被淹没,还能种庄稼吗?无论种植什么庄稼,也是一场空啊!所以有了农村的这句俗“莫种河边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的...

“娶妻不娶活人妻,种地莫种河滩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勤劳作苦,明赐无不及也什么意思?

从夏初到秋末,有近半年时间,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来选种其他一些作物。南方就有在大麦收割后再种植晚熟粳稻的。勤劳的农民付出了劳苦,大自然总是会给他相应的回报的。荞麦是在南方收割水稻后和北方收割豆或谷子后才种的。荞麦的特性是吸收肥料较多,会使土壤变瘦。但算来它的产量抵得上原先谷物的一半...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在乎过程,不在乎结果,重要的就是享受过程中带来的充实的感觉。如果有心,当你做每一件事,你会发现那个过程都可以是一次探险,那个过程都可以是一次奇遇。如果你有心,你会发现每一个过程,不管是大事小事,日常生活琐事,每一个过程都会让你发现一个意外的你自己,每一个过程都会...

“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农村老俗话说“没有千顷地,难打万担粮”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即要想产粮多,那地也得多种才行,可见,粮食产量与土地的这种正比关系人们很早就已一清二楚了。如此就有了“没有千顷地,难打万担粮”。这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想粮食高效高产,就得实行规模化的生产,因为小规模的生产如一亩地,再总么翻来覆去的耕种,一年是无论如何也产不了万斤粮,而其...

什么是“的”、“地”、“得”用法不正确?

“的”、“地”、“得”作结构助词时,正确用法是:的: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由它连接而成的短语,具有名词性质。如:“秋天的风”,“崭新的课本”。地: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对中心词的修饰。由它连接而成的短语,具有动词性质。如:“认真地学习”,“天气...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