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与研究简史
一、草本泥炭沼泽基本介绍
生态功能:作为中国主要的沼泽类型之一,草本泥炭沼泽在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和保护草本泥炭沼泽这类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理解和保护我国的自然环境具有深远价值。
二、泥炭沼泽
发育泥炭沼泽,首先应有缓慢沉降的低洼地带,这种洼地有利于水的汇聚而不利于水的排泄,由于基底的缓慢沉降,使地下水位能保持缓慢速度持续抬升;其次,泥炭沼泽发育地区大多与活动能量大的水体(如海、湖、河)之间以一定形式的保护屏障形成相对隔离的地带,被沙坝或沙嘴或沙滩阻隔,如相对分离于开阔海域以外的海湾潟湖地带、天...
三、泥炭湿地如何形成的?有哪些意义?
泥炭湿地是指表面自然聚集有泥炭层的区域,这类湿地在生态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泥炭地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几个概念,包括沼泽、泥炭沼泽与薄层泥炭沼泽。沼泽指的是泥炭正在形成和聚集的区域,泥炭沼泽则是仅从降水和降雪中吸收水分的区域,而薄层泥炭沼泽则从多种来源如土壤、岩石、地下水、...
若尔盖湿地形成草本泥炭沼泽的主要原因(自然条件)是什么?
泥炭沼泽的形成需具备三个条件:气候、地理、构造,气候要适于植物的生长,地理要有水体,构造沼泽要持续缓慢沉降。生长在沼泽中的植物的枯植败叶必须没入水中,隔绝空气,才能防止氧化分解,在还原条件下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产生腐植酸等泥炭物质。如果没有水体沼泽条件,植物遗体会分解,不可能成为泥炭。象东...
泥炭的形成原因
泥炭是主要由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组成的有机物质,它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沼泽等湿地环境中。这些植物残体在缺氧、酸性或微酸性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生物化学作用,逐渐转化为泥炭。沼泽湿地是泥炭形成的关键环境。在这些区域,由于水位较高,氧气供应受到限制,使得植物残体在分解过程中缺氧。同时,沼泽湿地...
泥炭沼泽湿地是指
泥炭沼泽是指土壤剖面发育有泥炭层的沼泽。一般将有机碳含量大于12%的土壤称为泥炭沼泽,是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碳库。由于泥碳沼泽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因此有“碳吸收器”之称。相关信息:泥炭作为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碳库,有机碳...
什么是沼泽和湿地
沼泽是一种土壤水分几达饱和,形成泥炭,并生长着喜湿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特殊地段。湿地则是一种过渡性地带,生长着许多湿地特征植物,对整个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两者的具体区别和特点:沼泽: 土壤特点:土壤水分饱和,形成泥炭。由于水分过多,土壤缺氧,有机物分解缓慢。 植物特点:生长着喜湿...
泥炭地属于湿地吗
我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居世界前列。2014年,我国启动全国重点省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建立了泥炭沼泽湿地碳库调查合作机制,完成了辽宁等9省(区)泥炭沼泽湿地碳库调查,为泥炭地保护恢复研究提供了依据。湿地是什么 自然形成的、常年或季节性积水的地域,在海滩其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在陆地是永久性或间歇性...
湿地与沼泽有什么不同
湿地:范围广泛,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多种类型。沼泽:作为湿地的一种,其范围相对较小,特指那些地表过湿、生长沼泽植物并伴有泥炭形成与积累的土地。简而言之,湿地是一个包含多种湿地类型的广泛概念,而沼泽则是湿地中...
沼泽和湿地的区别是什么
沼泽和湿地的区别主要如下:定义范围:沼泽:是指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生长着湿生植物或沼泽植物、土壤严重潜育化或有泥炭形成与积累的土地。它更侧重于描述一种特定的湿地类型,通常与泥炭的形成和积累有关。湿地: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湖泊、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海岸滩涂等的总称。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