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ph

奥普乐农资2025-07-13 08:4981 阅读12 赞

一、植物组织培养常见问题解析

23. 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黄化可能由Fe含量不足、培养环境通气不良、激素配比不当、糖用量不足或长时间不转移、pH值变化过大、培养温度不适、光照不足等引起。改进措施包括改善组培条件、降低接种密度、改善瓶内通气状况、调节pH值、控制培养室内温度、增加光照等。24. 植物组培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B5培养基、富盐平衡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问题解析

二、组培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后颜色较深是什么原因?

颜色较深,PH会相对低0.2~0.4,可能因为培养基里面的葡萄糖发生了焦糖化反应,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一般颜色稍微深一些不要紧,不影响实验结果,但如果颜色非常深建议可以适当的降低灭菌的温度如采用115或118度灭菌,灭菌时间可以适当延长。里面是不是有葡萄糖,高温下葡萄糖会与氮源发生糖胺反应使培养...

三、植物组培为什么不需要二氧化碳?

植物组织培养中不是不用调节pH,而是不用二氧化碳来调节pH,是因为植物组织培养选用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常用NaHCO3(小苏打)来调节pH。一般培养基是加蔗糖或者煮熟的马铃薯做为炭源,如果是初学者,还是用马铃薯好点。培养基得调PH值。不同时期的组培苗用不同的培养基

植物组培为什么不需要二氧化碳?

四、培养基PH没调好 有什么危害?

培养基没有凝固不关PH的事,如果你确定你是按配方配的,而且在用酸度计调PH值时没操作错,那等培养基凝固后,还可以再用。PH的高低当然会对组培苗有影响,如果是水稻的话,一般是5.8,否则会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PS:2,4-D浓度也会对组培苗影响颇大。凝不凝与pH没关系,琼脂没调好吧但是pH配...

朱顶红组培繁殖方法花卉百科

常用MS基本培养基,添加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6-BA和NAA,以促进不定芽的分化。调整培养基的pH值至5.8左右,并加入琼脂使其凝固。高压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倒入培养瓶中。四、接种与培养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准备好的培养基上。将培养瓶放入温度控制在25±2℃、光照强度约2000...

组培苗怎样才能有效的降低污染?有具体措施嘛

1组培污染控制 1.1.1外植体的处理:尽可能减少新鲜外植体材料切割、接种操作过程中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 以减轻外植体的褐化。1.1.2降低环境的pH: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pH 6.5时最大,随着pH的降低活性下降。在培养基中适量加入维生素C或柠檬酸等还原剂,也能降低pH,但不能低于5.5,因为培养基在pH 5...

植物组培需要哪些培养基? 培养基的适用范围

植物组培培养基的选择需根据具体植物种类和培养目的来确定。例如,对于水稻,诱导培养基(NBD)配方为NB①+2,4-D 2 mg/L+ Gelrite 2.8 g/L,pH 5.8。继代培养基与诱导培养基相同。共培养培养基I(NBCI)的配方为NB+2,4-D 2 mg/L + 乙酰丁香酮(As)100 μmol/L,pH5.5。共培养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怎样进行技术操作?

一般培养室保持在25±2℃的恒温条件,低于15℃培养物的生长停滞,高于35℃时对生长不利;光照强度为2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0~12小时;对培养室内的湿度,一般不加控制,因装有培养基的容器内的湿度基本上能满足要求,外界环境的湿度过高容易造成污染;组培中培养基的pH通常为5.5~6.5。pH在4.0以下...

组培污染怎么办?

2. 若发现每次培养均失败,可能是灭菌不彻底的问题。企业应确保灭菌效果,可在灭菌后静置48小时检查是否再次污染,以减少损失。3. 轻度污染的培养基有时可经过再次灭菌后使用。然而,若培养对象对pH环境要求严格,则可能不再适用。污染后pH值通常会发生改变。4. 对于空间污染,建议加强空间消毒措施,如...

如何自己组培

培养基则常选用MS、B5等配方,并根据实验需求添加适当的激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准备培养基时,需按比例混合各组分,调节pH值至适宜范围,加入琼脂粉加热溶解后分装至培养皿中,密封并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其次,对外植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是防止污染的关键步骤。将外植体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先用70%酒精浸泡...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