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霉病什么时候发生?
一、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
病菌通过气孔和水孔侵入,经过7至12天的潜育期,再次形成孢子囊进行重复感染。孢子囊通常在夜晚生成,清晨露水时进行侵染,暴露在阳光下的孢子囊则失去活性。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的增加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降雨是疾病流行的关键因素。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需要13-28℃的温度,最适宜温度为15℃;游动孢子的萌发...
二、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技术
幼苗期,叶片背面会出现白色霜霉状物,而正面无显著症状,严重时幼茎和叶片会变黄并枯死。成株期,病害通常从外部叶片开始,病斑呈淡绿色或黄绿色,随后变为淡黄或浅褐色,形状多角或 。后期,病斑变为黄色或黄褐色。在包心期,如果环境条件适宜,病害会迅速蔓延,导致叶片自外向内黄化干枯...
三、玫瑰霜霉病发生规律
温度25℃是霜霉病高发期,只要温度在20℃以上,湿度达到100%,连续3个小时,病害的发病率就能达到100%。因此,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上述条件,是预防霜霉病的关键措施。
哪些作物有霜霉病
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与温、湿度特别是湿度有密切关系,在气温稍低(15—20℃)而又忽寒忽暖或昼夜温差大、多雨高湿的春季,或秋季从白露开始容易发生流行。定植后浇水过多或土地粘重、植地低洼、排水不良时发病严重。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哪些作物有霜霉病的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如何防治西瓜霜霉病
霜霉病是西瓜生长中后期极易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同时一些生长不良的植株在早中期天气阴雨、湿度大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西瓜霜霉病的发病病症特征早期不易发觉,一旦叶片出现淡黄色的小点,则在后面的日子如果防治不及时则很容易蔓延并且快速发展,防治不及时也容易造成很大的损失。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
什么是霜霉病
主要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10℃ 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40%产量损失。以上是小编介绍的什么是霜霉病的内容,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
试述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症状及病原形态。
【答案】:十字花科作物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霜霉病。一般以晚秋和早春时的蔬菜发病较普遍。主要危害叶片,其次危害茎、花梗和种荚等。叶片被害时,初期在叶片正面产生淡绿色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色泽由淡绿色转为黄色至黄褐色,并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在叶片背面的病斑上则出现白色霉层。
霜霉病别小瞧,正确识别很重要!
霜霉病由霜霉菌引起,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1-2年,遇到适宜条件即会复发。病害主要通过气流、浇水、昆虫及农事活动传播,病原孢子在种子或秋冬季叶菜上过冬。病菌在6-10℃萌发,15-17℃侵染,种植过密、浇水不当、土壤湿度大等条件易引发病害。春末夏初或秋季阴雨天气是高发期,可能导致20-40%的产量...
禾草霜霉病发生规律
禾草霜霉病的病原菌通常在病残组织内以卵孢子的形式度过冬季或夏季,或者在多年生禾草体内以系统性寄生的菌丝体形式过冬或过夏。当环境温度在10至26摄氏度时,卵孢子在水中萌发出数十个游动孢子,游动后休止并形成侵入寄生的菌丝。在寄主体内休眠的菌丝体,一旦遇到适宜条件,就会大量产生孢子囊梗和孢子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