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饱和状态

奥普乐农资2025-07-14 00:2519 阅读18 赞

1、超饱和是什么概念(化学)

超饱和在化学中主要指的是两种现象:有机化学中的价超饱和和溶液中的超饱和现象。有机化学中的价超饱和: 定义:在有机化学中,当以碳链为骨架的分子化合物中的某个碳原子与超过4个原子或基团形成共用电子对时,即称为超饱和现象。 特点:由于碳原子通常显4价,意味着它可以与4个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基团形成稳定的化学

2、高中化学,什么叫饱和状态?不饱和和超饱和呢?

打个比方100克水可以溶解120克蔗糖。饱和就是100克水正好溶解了120克蔗糖!不饱和就是溶解的蔗糖还没到120克!超饱和就是超过了120克,超过的部分是不会溶解的 保和状态就是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解了最多的溶质,不饱和状态就是没有溶解最多的溶质。

3、什么是过饱和度

过饱和度是指溶液的一种状态,即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了其在该温度下所能溶解的最大浓度,即饱和浓度。这种状态是由于某些外部条件的变化,如温度降低、溶质增多或溶剂减少,导致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或溶质无法继续均匀分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以下是关于过饱和度的详细解释:定义与原理:在一定温度下...

4、什么是过饱和度

成因:温度降低: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质的溶解度可能会减小,如果此时溶质浓度没有相应降低,就会导致溶液过饱和。溶质增多:在溶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持续增加溶质,当溶质浓度超过溶解度时,溶液就会进入过饱和状态。溶剂减少:在溶质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溶剂蒸发或减少,同样会导致溶液过饱和。状态特征...

super的意思

过饱和:在化学和物理学中,过饱和通常指的是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了该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但溶质仍未完全结晶析出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一旦有适当的条件,溶质就会迅速结晶析出。超饱和:这一术语在某些领域可能与“过饱和”互换使用,都表示某种物质的浓度超过了正常条件下的最大可能浓度。在...

过饱和现象的过饱和蒸汽

处于过饱和状态的蒸气,极不稳定,一旦出现凝结核,部分蒸气就会凝结成液体,其余蒸气就回到了饱和蒸气的状态。由于蒸气中充满了尘埃和杂质等小微粒,它们起着凝结核的作用。当这些微粒表面凝上一层液体后,便形成半径相当大的液滴,凝结就容易发生。在有凝结核时,蒸气压只要超过饱和蒸气压1%,即可形成液...

什么是过饱和度

温度降低: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质的溶解度可能会减小,导致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新的饱和溶解度。溶质增多:在溶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持续加入溶质,当其浓度超过当前条件下的饱和溶解度时,溶液即进入过饱和状态。溶剂减少:在溶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蒸发等方式减少溶剂的量,也可能导致溶液进入过饱和状态...

过饱和蒸汽是什么 什么是过饱和蒸汽

定义与状态:压强超过饱和蒸气压:在特定温度下,普通饱和蒸气的压强达到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时就会开始液化。而过饱和蒸气的压强则超过了这一饱和蒸气压。密度超过饱和状态:过饱和蒸气的密度也超过了该温度下饱和蒸气应有的密度,但它仍然保持气态而不液化。不稳定性与凝结核:不稳定性:过饱和蒸气处于一...

什么是过饱和气体

定义与状态:在一定温度下,过饱和气体的密度超过了该温度下饱和蒸汽的应有密度。尽管密度已经超过饱和状态,但过饱和气体仍然保持气态,不液化或凝华。不稳定性: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气体并不稳定。如果受到扰动,如温度变化、压力变化或存在水汽凝结的依附物,过饱和气体就会部分液化或凝华,从而回到饱和状态。

什么是过饱和度

过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了该温度下溶剂的溶解能力,但溶液仍然保持透明、均一的状态,没有出现可见的溶质析出。过饱和状态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一旦受到外界扰动,溶质可能会迅速析出,形成晶体。综上所述,过饱和度是描述溶液在特定条件下超过其溶解平衡状态的一种物理量,它的产生与温度、溶质和溶剂...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