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吸收铵态氮为主
一、土壤肥料学 植物吸收氮素的形态有哪些
水稻以吸收铵态氮为主。在温暖、湿润、通气良好的土壤上,旱地作物主要吸收硝态氮,旱地作物幼苗期大多吸收铵态氮,而主要生育期以吸收硝态氮为主。但在温度过高过低、土壤湿度过大过小、通气不良、使用硝化抑制剂阻断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的情况下,旱地作物被迫吸收利用铵态氮
二、硝酸盐与氨盐在无机氮中哪个利用快
大部分陆生植物以吸收硝态氮为主,部分水生(或半水生)植物如水稻以吸收铵态氮为主。大多数植物虽能吸收NH+4,但在一般田间条件下,NO-3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形式。NO-3进入细胞后,就被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还原成铵。植物细胞硝酸盐同化,包括硝酸盐的跨质膜运输,然后经两步还原为氨 硝酸还原酶(n...
三、铵态氮适合什么植物吸收
水稻是嗜铵性作物,吸收铵态氮肥的能力较强。铵态氮肥容易被土壤吸附保持,所以在水田和沙土地及多雨条件下的肥料效果比硝态氮肥好。铵态氮肥中的氮素主要就是通过铵的形式存在的,主要有液氨,碳酸氢铵,氨水,氯化铵以及硫酸铵等。通常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为1.4~30mg/kg,在东北黑土中可达50 mg...
四、怎样确定水稻氮、磷、钾化肥适宜用量?
答:稻田土壤在水稻生长期间,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淹水状态,土壤水多气少,二氧化碳增加,氧化还原电位下降,还原性增强,铵态氮占主导地位,磷、钾的有效性增加,铁、锰活性加强,锌的有效性降低,pH趋于中性。现以安徽省为例说明水稻推荐施肥用量。据土壤养分监测数据表明,安徽省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1.8%...
五、氮肥作物氮素
在大田作物中,烟草、棉花等旱作物对硝态氮的反应较好,水稻则较多吸收铵态氮。尿素和某些铵盐可以通过叶面和根直接被作物吸收作为氮源。尿素在作物体内的同化过程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尿素在作物体内通过尿酶的作用分解为铵态氮后被利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供应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土壤是氮素多通道...
土壤肥料的选择方法 土壤肥料怎么选择
在盐碱土地区,不宜选购施用含氯离子较多的氯化铵,以免增加土壤盐分。在碱性土壤中,铵态氮化肥虽然易被作物吸收利用,但要注意防止铵态氮的分解挥发。硅被称为水稻的第四大营养元素,特别适用于新改水田以及酸性土壤,可在施基肥时混匀施入硅酸盐做硅肥。3. 考虑肥料的特殊效应 马铃薯、大豆、花生、...
水稻高产该如何施肥?
同样不可忽视化肥的施用,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态氮,因此,氮肥以铵态氮为好,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8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亩施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壤中...
土壤肥料的选择方法
在碱性土壤中,铵态氮化肥虽然易被作物吸收利用,但要注意防止铵杰氮的分解挥发。2、不同作物对磷的反应 豆科作物(大豆、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纤维作物、薯类作物(马铃薯、甘薯)以及瓜类、果树需磷较多,增施磷肥有较好的肥效。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均为水溶性磷肥,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土壤养分形态及其有效性
植物不易吸收。在还原条件下,高价铁、锰被还原成溶解度较高的低价化合物(Fe2+、Mn2+),对植物的有效性增加。另外,氧化还原状况还影响养分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它的有效性,如土壤Eh>480mV时,以硝态氨为主,适于旱作作物的吸收,当Eh<220mV时,则以铵态氮为主,适合水稻作物的吸收。
水稻分蘖是土壤铵态氮多少为宜的
水稻分蘖是土壤铵态氮100ppm为宜的。1、水稻分蘖总量与土壤溶液中的铵态氮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2、当铵态氮浓度为100-120ppm时,能促进主茎3个左右低节位分蘖的正常发生。3、土壤铵态氮浓度降至30ppm左右时,上位分蘖的发生则自然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