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胁迫机理

奥普乐农资2025-07-16 04:3997 阅读5 赞

一、逆境下植物中可溶性蛋白变化

干旱胁迫:初始阶段: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作为植物响应干旱的保护机制。持续干旱: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表明植物进入严重脱水状态。盐碱胁迫:可溶性蛋白含量普遍上升,有助于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减少离子毒害。低温胁迫:冷应激蛋白(如低温诱导蛋白)含量显著增加,提高植物抗寒能力。高温胁迫:总体可溶性

二、植物耐逆机理总结

2、它的机理:任何植物逆境都会使光合速率下降,同化物形成减少,因为组织缺水引起气孔关闭,叶绿体受伤,有的光合过程的酶失活或变性。呼吸速率也发生变化,其变化因逆境种类而异。冰冻、高温、盐渍和淹胁迫时,呼吸逐渐下降,零上低温和干旱胁迫时,呼吸先升后降,感染病菌时,呼吸显著增加。另外,逆境诱...

三、干旱气孔导度下降的意义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植物抗旱机理的核心问题是水分关系的调控,而在水分关系的调控中气孔运动的调节发挥着关键作用,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水、气交换的主要通道,直接控制作物蒸腾光合等生理过程,在干旱胁迫下,调节气孔开闭可减少植物蒸腾量,从而减少水分消耗,调节作物生产。

四、环境中生长对植物本身有什么影响

干旱胁迫时,植物体内清除活性氧的机制遭到破坏,SOD活性和含量均下降。轻度胁迫时,可引起叶片CAT活性上升,而高度胁迫CAT活性则下降。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AP、POD活性逐渐上升,MDA含量不断增加,膜脂过氧化加剧,明显地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发育。试验表明,细胞膜透性与MDA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与POD,SOD活性和IAA含...

五、张国盛获奖情况

张国盛先生的获奖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007年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生理生态学适应机理的研究”。2007年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获奖论文:“干旱条件下臭柏的生理生态对策”。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林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奖项目:“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种群...

张国盛获奖情况

张国盛先生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2007年,他的研究项目“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生理生态学适应机理的研究”荣获了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获得了二等奖的殊荣。同年,他的另一篇论文“干旱条件下臭柏的生理生态对策”也得到了高度评价,荣获了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同样是二等奖的荣誉。在更...

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毕业论文可以做哪些方向

植物向性运动:研究植物对光、重力等外界刺激的向性运动及其生理机制。植物感性运动:探讨植物在触碰、温度变化等刺激下的感性运动及其生物学意义。此外,还可以结合特定区域或特定植物的生理特征进行研究,如小麦的抗倒伏机理、干旱区植物抗旱性研究等,这些方向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靳德明个人简介

在这些项目中,他主要负责水稻抗旱性的田间鉴定筛选和水稻田间抗旱性的遗传改良研究。结合以往的工作基础和当前的研究课题,靳德明计划下一步重点开展水稻胚乳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及其调控机理方面的研究。他目前指导2002级硕士研究生2名,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科研人才。

韩冰项目课题

- 在2007年至2009年间,他主持了中国科学院的“西部之光”项目,研究了冰草的抗旱和抗寒基因克隆及其功能,论文《植物对干旱胁迫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发表于2006年的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4年至2006年,他主持了内蒙古教育厅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多个项目,涉及赖草属植物的抗旱耐盐碱机制以及裸燕麦籽粒发育...

紫花苜蓿对生态环境有什么要求?

在干旱胁迫下,苜蓿根系可从土层中,特别是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保证和维持其生长发育,植株不致萎蔫和死亡,获得较高的产草量。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不同,使不同的苜蓿种之间,其抗旱性有差异。苜蓿的抗旱性和抗寒性都不及黄花苜蓿,其抗旱与抗寒的机理有相同之处。苜蓿的不同品种或生态类型,其...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