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生产氮肥的啊?
一、肥料的科学发展
我国古代最多是利用动物粪便作为肥料,到战国和秦汉又利用腐熟人、畜粪尿、蚕粪、杂草、草木灰、豆萁、河泥、骨汁等。在汉朝已很重视养猪积肥。《汜胜之书》已记述作物施基肥、种肥河特殊的溲种法。宋、元朝已开始使用石灰、石膏、硫磺、食盐、卤水等无机肥料。此时的农业书籍中已有粪壤篇各论,把肥料分为六大类。
二、古代硝石怎么获得
古代硝石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得:从富含硝酸钾的土壤中提取:地点选择:厕所、猪圈、牛舍、鸡舍、鸭舍等附近的土壤是提取硝石的理想地点,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壤富含硝酸钾。提取方法:首先,用富含碳酸钾的草木水浸泡这种硝土。碳酸钾会与土壤中的硝酸钙、硝酸镁以及硝酸钠发生反应,生成富含硝酸钾的溶液。接...
三、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什么?
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卤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卤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碳酸氢钠之所以沉淀是因为他的溶解度很小。根据 NH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 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 278K ~ 283K(5 ℃~ 10 ℃ ) 时...
四、化肥是怎么做成的?
化肥是通过结合水、空气、矿物质、天然气或煤炭等原料合成的。这些原料经过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处理,制成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肥料。化肥可以分为单元肥料和复合肥料。单元肥料只含有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如氮肥、磷肥、钾肥等。复合肥料则含有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并且这些元素的可标明含量...
五、侯氏制碱法为什么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
原因:需要创建碱性条件满足反应。氨气的溶解度比二氧化碳高,氨气易溶于水形成氨水,而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生成的量将影响反应的促进,所以要先通入氨气,最后才通入二氧化碳。该实验以食盐、氨及合成氨工业副产的二氧化碳为原料,同时生产纯碱及氯化铵两种产品简称“联合制碱”或称“联碱”。其...
关于煤的资料
—煤焦油。经过化学加工,从煤炭中能制造出成千上万种化学产品,所以它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如我国相当多的中、小氮肥厂都以煤炭作原料生产化肥。我国的煤炭广泛用来作为多种工业的原料。大型煤炭工业基地的建设,对我国综合工业基地和经济区域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古代对电的雅称
古代对电的雅称:银线、列缺、灵晔。雷电很重要的功绩是制造氮肥。雷电过程离不了闪电,闪电的温度是极高的,一般在三万摄氏度以上,是太阳表面温度的五倍。闪电还造成高电压。在高温高电压条件下,空气分子会发生电离,等它们重新结合时,其中的氮和氧就会化合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子,并溶解在雨水中...
古代人种稻的顺序是什么
3、育苗,在秧田中培育秧苗,撒下稻种,洒一层稻壳灰,出苗以后到秧苗长出三片真叶为止,补充肥料,在秧苗长高约8厘米插秧,移栽前5天施一次肥料。4、插秧,浅插秧,插秧深度不宜超过2厘米,避免阳光暴晒。5、灌水,插秧后,要有足够的水层,以没过秧苗叶耳为限。6、追肥,选择由氮肥、磷肥、钾肥...
侯德榜小伙,詹天佑承担了怎样的历史重任
1957年,为发展我国的小化肥工业,侯德榜倡议用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他亲自带队到上海化工研究院,与技术人员一道,使碳化法氮肥生产新流程获得成功,侯德榜是首席发明人。当时的这种小氮肥厂,对我国农业生产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至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
维勒合成尿素摧毁有机化合物的生命力论是?
成为今天含氮肥料 关于原子依靠什么力量结合成分子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论说,因为物质组成的粒子说从远古就产生了。撇开古代的论说不谈,从17世纪到18世纪间,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左右神学的专横统治后,自然科学开始产生。但是当时整个自然科学都是力学,因而当时的原子也采取了机械的形式,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