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痊蚀病

奥普乐农资2025-08-09 06:4583 阅读1 赞

1、小麦全蚀病为害症状

小麦全蚀病的为害症状主要表现在根部和茎基部,具体症状如下:根部症状:在发病初期,根部变为深黑色,容易拔起。随着病情的发展,根部黑化加重,变得腐烂。茎基部症状: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会有密集的黑褐色菌丝层形成,这是小麦全蚀病的典型特征,被称为“黑脚”。随着病情的加剧,颜色加深,出现黑膏药

小麦全蚀病为害症状

2、小麦全蚀病发病条件

小麦全蚀病的发病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温度条件:小麦全蚀病菌对环境条件敏感,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在3到35摄氏度之间。最理想的温度是19到24℃,这个温度范围内病菌生长最为旺盛。如果温度超过52到54℃,即使只有10分钟,也会对病菌造成致命影响。土壤特性:疏松且肥力较低的土壤有利于全蚀病的发病。碱性...

小麦全蚀病发病条件

3、小麦全蚀病防治方法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种植管理:避免引入病区种子:严格把关,不从已知病区引入种子,以防病害扩散。种子处理:对可能存在病害的种子,用5154℃的温水浸种10分钟,或使用0.15%托布津药液浸种处理。病区管理:轻病区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发病中心,并对相关地块实施三年以上的禁种。轮作与...

小麦全蚀病如何防治 小麦全蚀病防治方法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大方面:农业防治: 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对怀疑带病的种子进行处理,如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0.15%托布津药液浸种10分钟。病区要严格控制种子外调,并对新的轻病区采取扑灭性措施。 轮作倒茬: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两大类,具体方法如下:一、化学防治 拌种:使用种子重量0.2%的2%立克秀进行拌种。严重地块可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80ml兑水拌种,或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拌种。在病害与地下害虫混合发生地区,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

小麦全蚀病的症状是怎样的

一、烂芽。种子发芽后,芽鞘受侵染变褐,继而烂芽枯死,不能出苗。二、病苗死苗。主要在小麦3-4叶期发生,在第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造成死苗。三、花秆烂茎。返青拔节后,病斑最早出现在下部叶鞘上,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

试述小麦全蚀病的症状特点。

【答案】:小麦全蚀病菌侵染小麦,在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病菌只危害寄主根部及茎基部的第一、二节。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地下茎,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

小麦全蚀病病原特征

小麦全蚀病病原特征主要由以下两种真菌引起:1. 禾顶囊壳禾谷变种 分类:属于子囊菌亚门。 子囊壳特征:散落在茎基叶鞘内侧表皮下,颜色为黑色,颈部有长颈和短颈两种形态。 子囊和子囊孢子特征: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特征与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相似,但子囊孢子一端稍尖,另一端钝圆,大小为67.5—87...

小麦全蚀病的病原是什么?

4. 病原菌生理分化方面,Walker(1975)根据病菌附着枝的形态及病原菌的致病性,将禾顶囊壳划分为小麦变种(G. var. tritici Walker)、禾谷变种(G. var. Arxet Oliver)和燕麦变种[G. var. avenae (E.M. Turner) Dennis]三个变种。我国小麦全蚀病菌主要为...

小麦全蚀病减产严重,如何预防全蚀病的出现?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真菌性病害,通常影响小麦的根部和茎基部,导致小麦减产。以下是预防全蚀病的措施:1. 拌种处理:使用戊唑醇拌种,每100斤麦种使用4毫升43%的戊唑醇,并加入100毫升2.5%的咯菌腈(国产)。2. 施肥管理:小麦每亩地可使用2斤多菌灵槐配棚撒施。3. 病株处理:一旦发现小麦...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