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稻的吸肥规律

奥普乐农资2025-10-15 03:1824 阅读13 赞

1、水稻各生育期的吸肥规律

三、钾素的吸收规律 含量变化:钾在稻体内的含有率早稻高于晚稻,且早稻的含钾量变幅也高于晚稻。但两者的含钾高峰期都出现在拔节期。不同生育期的吸收量:分蘖期:南方水稻在分蘖期的钾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20.5%~22.9%。东北单季稻在分蘖期的钾吸收量为40.96%。抽穗期:南方水稻在抽穗期的钾吸收量达到51.8%~61

水稻各生育期的吸肥规律

2、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吸肥规律如何?

(1)氮素的吸收规律。水稻整个生育期,植株内具有较高的氮素浓度,并具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在插秧2周左右:二是插秧后的7~8周。这两个时期水稻体内氨素水平不足,常会影响穗发育,而不利于高产。 (2)磷素的吸收规律。水稻对磷的需求量平均为需氮量的一半。但水稻各生育时期...

3、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钾(K2O)2.1~3.0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的产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4、水稻吸收养分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每生产100千克稻谷吸收的氮、磷、钾的数量分别为1.5~1.9千克、0.81~1.02千克、1.83~3.82千克,大致比例为2∶1∶3。由于其中不包括根的吸收和水稻收获前地上部分中的一些养分及落叶等已损失的部分,所以实际水稻吸肥总量应高于此值。而且随着品种、气候、土壤和施肥技术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水稻吸收养分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水稻需肥特性是什么?

早稻的吸收率要比晚稻高,所以在早稻生产上强调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这是符合早稻吸肥规律的。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期,叶面积逐渐增大,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一生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和强度最大时期。此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百分率几乎占水稻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一半左右。水稻抽穗以后直至成熟...

水稻什么时间施肥最好

2. 幼穗分化期: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后,迎来吸肥的第二个高峰期,此时施钾肥效果最佳。3. 孕穗期:孕穗期施钾肥可以提高结子率,增强抗倒伏能力,减少病虫害。二、水稻施钾肥的方法 1. 遵循“四多四少”原则,即含钾量少的田多施,反之少施;早稻多施,晚稻少施;高秆种多施,矮秆种少施;杂交...

水稻施肥的技巧

每亩追尿素不少于5千克,追肥后再进行晒田。5. 攻粒肥施用: 对于大穗性品种,应重视攻粒肥的施用,时间在抽穗前18天左右。 攻粒肥有助于保粒数、增粒重,每亩用尿素2.5~4千克。以上即为水稻施肥的主要技巧,遵循这些原则,可以确保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获得充足的养分,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北方水稻怎么施肥

据测定,水稻的总吸肥量有50%-60%的氮素和70%的磷、钾来自土壤,施肥不足就会过多消耗土壤潜在养分而降低地力,增施有机肥是维护和提高地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水稻生产要强调积制土杂肥,发展养殖业多施栏肥、多种绿肥,推广撩穗收割和稻草还田等,使有机肥施用量占全期施肥量的40%。(2)适量...

水稻怎样科学施肥?谢谢

杂交早、中、晚稻育秧技术一般与常规早、中、晚稻相似。但杂交水稻秧田播种量远较常规稻少,要求秧苗在秧田多分蘖、长壮蘖。所以一般应较常规稻秧田施肥量大,并应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和分次施用,特别是增施钾肥 “三控”施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氮肥后移”,即减少前期氮肥的比例,增加穗肥和粒...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