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最大用量多少克?
一、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与用量
用量与用法内服:取白鲜皮10-15克,水煎服,每日1-2次;或研末冲服,每次3-6克。外用:取适量水煎外洗,或研末敷于患处。使用禁忌与风险提示脾胃虚寒者慎用,因其苦寒易伤脾胃。孕妇、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有毒性,用量不宜过大,久服易蓄积中毒。与藜芦相反,不可同用。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二、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白鲜皮用量用法
用量用法: 内服:煎服5~10克,可遵医嘱根据具体病症调整用量。 外用:适量,可煎水洗或研末敷用,用于治疗皮肤病症。具体用法可根据病症情况灵活调整,如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可用白鲜皮配地肤子、蛇床子等煎水洗患处;风湿痹痛、风湿性关节炎等,可配银花藤、威灵仙等水煎服。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
三、白鲜皮的功效与用途 白鲜皮的功效与用途有哪些
1、白鲜皮对循环系统有一定兴奋作用,可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2、脾胃虚寒者不宜用。孕妇、儿童慎用。3、最大用量不应超过15g,且不宜久服。功效与作用禁忌
白鲜皮泡水喝的禁忌
用量与服用方式禁忌 避免大剂量服用:白鲜皮虽毒性极低,但过量可能引发胃部不适(如恶心、腹痛),建议每日用量控制在6-15克(干品)。长期服用需谨慎:常规剂量短期服用安全,但长期使用可能因性寒伤脾,导致脾胃功能减弱。和胃药材配伍建议:若需长期服用,可搭配生姜、陈皮等和胃药材,以减轻对脾胃...
中药材:白鲜皮
6到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虚寒证忌服。此外,白鲜皮在中医复方中亦有多种应用,如治疗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胸膈不利、时发烦躁、痫黄、鼠疫等疾病。在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其他药物时,也可作为单方使用。在使用白鲜皮时,需注意其禁忌,如虚寒证不宜服用。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白鲜皮用量用法
白鲜皮内服时,煎服5~10克,外用时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用。白鲜皮主要用于治疗因风热湿毒引起的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等。可用白鲜皮配地肤子、蛇床子等煎水洗患处。风湿痹痛、风湿性关节炎等,可配银花藤、威灵仙等水煎服。用药最好遵医嘱。皮肤湿疹、皮肤瘙痒,可将白鲜皮与苦参各90克研为...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临床应用 用量4.5~9克,内服煎汤,治疗湿热疮毒、黄水疮、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痹、黄疸尿赤等症。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治产后中风:白鲜皮90克,水3升,煎取1升,分次服。 主要成分 含白鲜碱、茵芋碱、梣酮、黄柏酮等成分。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中药材:白鲜皮
治慢性湿疹、荨麻疹,配防风、白蒺藜、乌梢蛇等加强祛风作用,方如双白祛风汤。也可用白鲜皮配地肤子、蛇床子等煎水洗患处。治风湿痹痛、两足屈伸不利、行走不便(风湿性关节炎等),配银花藤、威灵仙等水煎服。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注意:虚寒证忌服...
白鲜皮药材简述
白鲜皮的味道苦而咸,性寒,归脾、肺、小肠、胃和膀胱经络。其功能强大,能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并具有解毒作用。在临床应用上,内服一般煎汤,用量为6-15克,可入丸、散;外用则适量煎水清洗或研末敷于患处。白鲜皮主要生长在山地灌木丛和森林下,特别是在山坡的阳坡。其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白鲜皮用量用法
白鲜皮内服时,煎服量为5-10g。外用时,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它还可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等。风湿痹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可配银花藤、威灵仙等水煎服。用药时最好遵循医生指导。白鲜皮的使用方法多样,如治疗皮肤湿疹、皮肤瘙痒时,可将白鲜皮与苦参各90克煎水为丸,每服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