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水库蓄水
一、三门峡水库为何被废弃?
三门峡水库被废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水患频发:三门峡水库作为黄河下游的重要防洪和防凌工程,在常年高水位蓄水以供发电的过程中,导致上游的渭河流域河床抬升。这使得洪水一旦来临,容易引发严重的水患问题,对周边地区造成巨大的灾害。粮食减产:水库蓄水后的泥沙淤积问题严重,不仅使河床抬高,还导致农田受到严重淹没。同时,地
二、三门峡水库开始蓄水后的运行情况
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开始蓄水,同年11月到1961年6月溢流坝的12个导流底孔全部用混凝土堵塞。坝前水位曾达到332.58m(1961年2月9日),回水超过潼关,库内淤积泥沙15.3亿t,占同期入库沙量的92.9%,潼关河床平均抬高4.3m。渭河河口形成“拦门沙”,渭河下游泄洪能力降低,两岸地下水位抬高,库水浸淹农...
三、黄河小浪底工程不会重蹈三门峡水库的覆辙
三门峡水库初期采用“蓄水拦沙”方式,导致库区淤积严重。后改为“蓄清排浑”方式,虽然有所缓解,但仍需进行改建。小浪底水库则直接采用三门峡水库改建后的成功经验——“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在汛期降低水位排沙,非汛期蓄水调节,保持有效库容长期使用。这种运用方式确保了水库在一年内进出库沙量基本平衡...
四、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上马
三门峡工程的建设不仅对黄河水患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水库的蓄水与调节,三门峡工程为下游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满足了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电力生产等多方面的需求。三门峡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更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成为了中国水利建...
永乐宫为什么要搬迁
永乐宫搬迁的直接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三门峡水库的修建。永乐宫原址位于山西芮城西南黄河北岸的永乐镇,此地相传为吕洞宾家乡。由于该位置处于三门峡水库规划蓄水区,水库建成后永乐宫将被淹没。而永乐宫是元代建筑群,宫内还有近1000平方米的珍贵壁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
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上马
治理水患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三门峡水库通过蓄水与调节,为下游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满足了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电力生产等多方面的需求,对黄河水患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技术与文化影响:三门峡工程的成功实施,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更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陕西省部分专家提出意见,要求停止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废”掉三门峡水...
因为黄河的泥沙含量大,在三门峡水库形成了堆积造成为渭河水位上升,对渭河两岸的人民生产造成危害,所以建议废除三门峡水库。但是三门峡水库废弃后在小浪底水利枢纽也会形成推挤在一定时间也会形成这种形式。所以应该有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简述“蓄清排浑”的工作原理
"蓄清排浑"是指汛期排出"浑水"(实际上是排沙),汛后蓄满"清水",通常把这种运用方式就叫做"蓄清排浑"。下面以“ 三门峡水库”为例做以说明其原理:黄河上的三门峡水库是一座高坝大库,由原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按蓄水拦沙(基本上不排沙)运用方式设计,1960年9月建成后水库经常保持在高水位,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