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高消耗氮肥吗为什么?
1、氮肥在什么时候容易分解
氮肥在受热时或遇碱时容易分解。受热分解:氮肥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发生化学变化,导致其分解,因此在施用氮肥时,应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或者采取适当的遮阳、覆盖等措施降低土壤温度。遇碱分解:氮肥与碱性物质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氨气和水,从而降低肥效。因此,在施用氮肥时,需避免与碱性物质混施,以免发生分解
2、铵盐氮肥为何不能在烈日下施加?
铵盐氮肥不宜在烈日下施加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烈日下施用铵盐氮肥会加速氮肥分解,使肥效受到影响;2. 温度过高会导致土壤湿度过低,影响施肥效果;3. 在烈日下施用铵盐氮肥会引起热量积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3、氮肥容易挥发吗
氮肥容易挥发。比如碳酸氢铵,它的氮含量为17%左右,其化学性质为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本身容易吸湿分解以及容易挥发,同时它具有强烈的刺鼻味,在湿度大、温度高的情况下会分解得比较快,且溶于水后一般呈碱性。
4、气温低于多少度不能施肥?
在35度以上的高温干旱天气中,一般不建议追肥。高温下施肥可能导致肥害和烧苗,还可能导致肥料流失。因为高温下土壤水分蒸发迅速,即使肥料浓度低,也可能因蒸腾作用增强而在土壤中形成高浓度,从而伤害植物。傍晚是最佳的施肥时间,既适合人员操作,又能补充作物吸收养分的时间不足。在高温天气施肥时,首先应...
农业尿素使用和温度有关吗
有一定关系。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在土壤呈中性反应,水分适当时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当土壤温度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10天,当20℃需4——5天,当30℃需2——3天即可。尿素水解后生成铵态氮,表施会引起氨的挥发,尤其是碱性或碱性土壤上更为严重...
土壤温度有哪些影响?
因为在温度为9~10℃时,由鱼态氮转化到硝态氮是比较缓慢的。所以,在仲冬季节,氮肥应选用硝态氮为宜。温度对有机化肥的分解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温度低时,释放的有效氮低;反之,在温度高时,有效氮的释放量则明显增加。因此,有机肥料作为惟一氮源时,在冬季或基质温度低于10℃时,香石竹常出现缺...
气温的升高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影响?
低温往往限制某些病虫害的分布范围,气温升高后,这些病虫害的分布区可能扩大,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温室效应还使一些病虫害的生长季节延长,使害虫的繁殖代数增加,一年中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可能加重。 5、气候变化对化肥、农药使用的影响。肥效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氮肥,温度增高1℃,能被植物直接吸收...
大豆施用氮肥的原因
如土壤温度影响根系呼吸,因而影响根系对氮素的主动吸收。大豆吸收氮素有一个适宜的土壤温度,低于适宜土壤温度时,根系吸收氮素随土壤温度升高而加快;高于适宜土壤温度时,根系吸收氮素随土壤温度升高而减缓。大豆根系对氮素的主动吸收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需要呼吸作用来提供能量。土壤透气性好,氧气供应充足...
肥水过量引起植株生长前期出现徒长现象,该如何处理?
植物徒长现象的主要原因1.光照不足:光可以抑制植物模具的生长,这种效果随着光的强度增加,照明时间的生长增强,所以幼苗在弱光的情况下,幼苗是弱光的情况下太短。成长正在增长。2.温度太高:温度尤为太高,苗族由于呼吸而过度消耗太多的光合产物和营养。3.过量的氮肥:幼苗期间或太多时间有太多时间。4....
...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分解
(1)根据“碳铵”(NH4HCO3)的化学式可知碳铵可提供作物生成所需的N元素,因此应属于氮肥;由于碳酸在常温下就能分解且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因此推断碳铵化学性质不稳定;碳铵化学性质不稳定且易潮解,因此在保存、运输时应密封,不要受潮和曝晒等;“碳铵”遇碱放出氨气,在保存时不能与碱性一起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