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是怎么发明的原理呢?
1、尿素的制作方法
4. 电解法:这种方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科学家发明的。它的原理是通过电解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生成尿素和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大规模生产,而且不需要高压条件,缺点是设备复杂,能耗大。5. 生物法:这种方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发明的。它的原理是通过微生物将氨气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尿素
2、侯德榜氮肥的化学式?
侯德榜先生以饱和食盐水、NH3和CO2为原料,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反应中生成了副产物氯化铵是一种氮肥,化学方程式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3、氨是最重要的氮肥吗?
氨是最重要的氮肥,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传统的工业合成氨技术是德国人哈伯( Fritz Haber)在1905年发明的,因此也被称为哈伯法合成氨.哈伯本人也因此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哈伯法合成氨需要20~50MPa的高压和500℃的高温,并用铁作催化剂.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转化率为 10...
化学肥料
1876年,英国职员 S·G·托马斯为钢铁厂发明了生铁除磷工艺,可使铁中的磷杂质变为复合磷酸盐而得到清除。两年后,托马斯发现这种磷酸盐钢渣经粉碎后是一种很好的磷肥,它被称为“托马斯磷肥”。氮肥--1850年前后,劳斯与吉尔伯特在罗森斯特实验站的研究实验中,曾用提取煤气时所产生的氨制成硫酸按,发...
化肥的发明对农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当时农业上所使用的氮肥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副产品,比如:人和畜的粪便、花生饼、豆饼、臭鱼烂虾及动物的下脚料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极少量的氮素来自雷雨放电而形成的氮氧化物。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天然氮化合物的数量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世界各国越来越迫切要求建立规模巨大的生产氮...
化肥有哪些作用?
“无论过去、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再也不可能找到任何一门其他工业,比化肥工业更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了……无论从经济的发展还是人类的进步而言,合成氨的发明都是本世纪科学领域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直到现在,世界各国的氮肥工业在基本原理上还沿用这种方法。氨的合成开创了人类科学史的重要篇章。当前...
什么是化肥增产?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1901年,科学家发明了“人造闪电”,即通过电弧迫使空气中的氮与氧化合成二氧化氮,进而获取氮肥——硝石。但是,用电弧法生产氮肥耗电多、成本高、效率低,不大可能进行工厂化生产。科学家进而研究,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可以使氮气与氢气结合在一起,氮分子终于被拆散,生成一种新的氮氢...
在历史上人造肥料是被谁发明的
1898 年,英国化学家哈伯成功实现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这一成果为氮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开辟了道路。后来,德国化学工程师博施进一步改进工艺,解决了合成氨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使合成氨得以大规模生产。所以,李比希、哈伯、博施等科学家在人造肥料发展历程中都有着关键作用...
化学肥料的发明与应用对民生有什么意义?
——20世纪上半叶化学肥料的发明与应 用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但是,在20世纪之前,农作物所需要的氮肥,来源却是十分有限的。19世纪初,在智利的沙漠地区,人们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硝酸钠矿,于是,很快得到了开采,到19世纪中叶,世界上所使用的氮肥就主要来自智利的这一矿床。但是,由于...
侯氏制碱法的总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发明原理: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根据氯化铵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 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 278K ~ 283K(5 ℃~ 10 ℃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