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头草的用量
1、犁头草是什么中药
5. 内服犁头草时,通常的用量为煎汤,每剂9-15克,鲜品则可用30-60克;或者捣汁服用。6. 外用时,根据需要适量捣敷。7. 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用鲜犁头草加糖或红胡椒敷于患处治疗瘩背;鲜犁头草与鲜野菊花叶同捣敷于痈疽疔疮等肿毒;晒干后研末,与鸡蛋白调敷治疗痈肿、疔疮、瘰疬、乳痈...
2、犁头草基本信息
使用时,干品一般用量为0.5~1两(鲜品1~2两),外用则需适量,新鲜的犁头草捣烂后可以直接敷在患处。需要注意的是,服药后避免立即喝热水或吃热食,以免影响药效。在传统草药文献中,《全国中草药汇编》和《植物名实图考》记载了犁头草根的治疗火症功效,认为其与地丁的功效相似。《浙江民间常...
3、犁头草的药用价值
用量:干品0.5~1两(鲜品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注意】服药后不可喝热水、吃热食。【备注】治毒蛇咬伤;鲜犁头草(如无,可用鲜紫花地丁)、鲜连钱草、鲜野菊叶各一大把,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取汁约150~200毫升,一次内服;余渣加少量冷开水,使它湿润,敷在伤处。如症...
铧头草可以加红杏一起泡水喝吗?
1. 铧头草,别称地黄瓜、青地黄瓜、烙铁草、犁头草,性质味辛、苦,性寒,无毒。2. 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3. 常用于治疗肠痈、疔疮、黄疸、淋浊、红肿疮毒、目生翳等症。4. 注意:虚寒体质者应忌服铧头草。5. 食用方法:内服时,煎汤,用量为15~25克(鲜者50~...
犁头草的功效与作用
乳痈;肠痈下血;化脓性骨髓炎;黄疸;目赤肿痛;瘰疬;外伤出血;蛇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根:治火症,功同地丁。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消肿,解毒。 【摘录】《中华本草》
犁头草有哪里食谱?
【用法用量】干品0.5~1两(鲜品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注意】服药后不可喝热水、吃热食。【备注】(1)治毒蛇咬伤;鲜犁头草(如无,可用鲜紫花地丁)、鲜连钱草、鲜野菊叶各一大把,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取汁约150~200毫升,一次内服;余渣加少量冷开水,使它湿润,敷在...
犁头草作用
犁头草的作用 清热,解毒。治痈疽,疔疮,瘰疬,乳痈,外伤出血。①《植物名实图考》:"根:治火症,功同地丁。"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消肿,解毒。"犁头草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捣汁或入丸剂。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谁认识这是什么草?药材学名
别名:铧头草、光瓣堇菜、紫地丁、免耳草,金前刀,小角子花、米口袋、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地丁草,宝剑草,犁头草,多花米口袋、毛紫云英、疔毒草。性味:苦、辛、寒、无毒 归经:入心经、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 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
小鬼叉的功效与作用
⑤治毒蛇吱伤:小花鬼针草三两,水煎服。外用小花鬼针草、犁头草各二两,捣敷伤处。(②方以下出《河南中草药手册》)⑥治热疖屡发不愈: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一两半,水煎服。⑦治小便疼痛: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二两,酌加冰糖煎服。⑧治下消手足酸软无力:鲜山黄连一两,木本白椿根一两,合猪小肚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