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气是什么病?
1、肥气概述
肥气,古代医学中的一种疾病,是五积病之一,主要与肝脏积滞有关(参见《难经·五十六难》)。其名称源于其独特的症状,即肝脏区域的肿块呈现出类似覆杯的突出形态,状如肉肥之态,故而得名肥气。根据《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的记载,肝脏脉象若表现为微急,且在胁部有类似复杯的触感,这便是肥气的临床表现。《难
2、肥气概述
肥气是古代医学中的一种疾病,属于五积病之一,主要与肝脏积滞有关。以下是关于肥气的详细概述:疾病名称由来:肥气之名源于其独特的症状表现。患者的肝脏区域会出现肿块,该肿块呈现出类似覆杯的突出形态,状如肉肥之态,因此得名肥气。临床表现:肥气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脏脉象微急,且在胁部有类似...
3、肥气辨证论治
肥气的辨证论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证型:肝脾瘀滞证:主要症状:左胁下及腹部积块明显肿大、固定且疼痛,腹部青筋暴露,鼻衄或紫斑,可能伴有寒热症状,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不调。诊断依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和消积为主。血虚挟瘀证:主要症状:左胁下积块坚...
肥气简介
3 概述 肥气(liver amas *** ent[1])为古病名[2]。见《难经·五十四难》。又名肝积(《难经·五十四难》)。五积之一[3]。即肝之积证[1]。是指以左胁下有块如覆杯,或可有头足,如龟鳖状,久不愈,咳嗽,呕逆,痃疟,脉弦细等为常见症[1]。《难经·五十四难》:“肝之积名曰...
肥气症状
肥气症状可能与一些基础疾病有关,如蛊虫病或长期疟疾的病史。这种病症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左侧肋下可能会出现肿大的硬块,它可能触及到脐部甚至超过腹中线,表面光滑且质地坚硬。患者常常伴随腹胀和疲劳感,甚至可能出现口腔或鼻腔出血,如齿衄或鼻衄,以及皮肤紫斑。在体表观察,还可见到腹壁上显露的青筋...
古代中医对肝癌有哪些认识?
还有一处叫“肥气”的病,也是“在胁下,若覆杯”。很可能都是描写肝区的肿块。至于肝癌常见的其他症状,像黄疸、腹水,中医书中也早有描述。黄疸都归于“黄疸门”中,腹水则称为鼓胀。中医历代的书籍中,还有一些医案,也很像肝癌。大约在元代,十三世纪时,有一位名医叫罗天益,他治疗过一位病人...
脂肪肝的中医名称是什么
肥气:在古代中医文献中,肥气有时被用来描述肝脏的肿大或病变,与脂肪肝导致的肝脏形态变化相似。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的这些名称是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对脂肪肝症状、体征的归纳和总结,与西医的“脂肪肝”病名在概念上有所不同。脂肪肝患者应结合中西医的知识,进行综合管理和治疗。
痞块肝病痞块
痞块是指腹部内形成的坚实结块,如《难经》中提到的左胁下的积块,医学上称为“肥气”,胃部的积块称为“痞气”,右胁下的积块则被称为“息贲”,形状类似覆盖的杯子或盘子,若长期不愈,可能伴随症状如呕吐、黄疸、体重下降、乏力、吐血、寒热等。形成痞块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肝气郁结、瘀血停滞...
脂肪肝的中医名称是什么
中医里没有脂肪肝这个病名,中医将脂肪肝称为积聚、积证、痰浊、肥气等等。脂肪肝是由各种病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过多的脂肪在肝细胞沉积,最终形成脂肪肝。脂肪肝患者一定要重视平常的饮食管理,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尤其是各种肥肉、煎炸食物以及动物内脏,一定要减少摄入。正常的肝脏中脂肪含量仅占3%...
五积六聚七微八瘕是什么意思
五积,指的是病名,具体而言,它是五脏积证的总称。在《难经·五十六难》中,详细记载了五脏之积的具体名称,其中肝之积被称为肥气,心之积则名为伏梁,脾之积则被称为痞气,肺之积名为息贲,而肾之积则名曰贲豚。后来,这些疾病统称为五积。六聚,指的是六腑聚症的总称。据《中藏经·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