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氮肥后移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1、氮肥在水稻有什么作用
水稻施用氮肥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有效成穗率,还能改良田间植株的生长状况,增强抗逆性以及抽穗前干物质的积累,促进了灌浆期茎鞘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同时还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北梗南移实验”具体是什么?
其中,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结合了我省双季稻生产实际情况,实现了“精确基本苗、氮肥后移、够苗晒田”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并且应用面积逐年扩大。粳稻引进试验示范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基本探明了一季粳稻和双季晚粳在我省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高产原理,并筛选出了一些适合江西生态区域的品种,显示出显著的增产...
3、13个高产水稻品种【水稻高产攻关技术示范总结】
4.合理施肥,结合氮肥后移技术 合理施肥,应用氮肥后移技术,根据叶龄进程以及叶色变化进行施肥。根据土壤条件以及目标确定全年施用46%尿素15Kg/亩,基蘖穗肥比例为:3:(2:1):(2:2);蘖肥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4叶期施用,第二次在5.5叶期施用,穗肥也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7.5叶期...
4、水稻已经鼓泡了撒肥效果怎么样?
1、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分蘖肥一般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返青后,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至8公斤,配施适量硫酸钙、硫酸锌,起到促蘖作用;第二次在分蘖盛期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至8公斤,保证全田生长整齐,起到保蘖成穗作用。水稻倒二叶开始出...
稻谷的出米率大约是多少
抛秧作业效率高,操作简单,在人工插秧劳动力短缺地区,保证了水稻基本秧苗的稳定性,该技术可应用于我国广大稻区。特别是南方双季早晚稻、长江中下游早稻和北方稻区单季稻,但抛秧对整个田的要求较高,其均匀性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因为抛秧的无序分布也限制了产量的稳定和提高。
水稻品种垦稻12怎样种植不倒伏?前氮后移都在什么时候施肥
二是氮前期使用偏多,6月15之前把85%以上尿素施入,后期施入偏少,只占尿素15%,造成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拉长,变细,而且磷、钾肥偏少且质量差,造成水稻木质化程度低、纤维含量少,秆较软,不抗倒伏。经过走访调查,垦稻12,采用优化施肥前氮后移施肥方法,追肥用氮肥量为每亩8.5公斤,没有出现...
“北梗南移实验”具体是什么?
实现了“精确基本苗、氮肥后移、够苗晒田”等三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应用面积逐年扩大。粳稻引进试验示范工作经过3年的实践,基本探明了一季粳稻和双季晚粳在我省温度光线条件下高产的基本原理,筛选出部分适合江西生态区域的品种,显示出较大的增产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水稻施肥时间,水稻施肥技术
(1)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在施入农家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2)分蘖肥。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每亩随水冲施就果一桶,叶面喷施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补充微量元素,促进分蘖。(3)...
水稻怎样科学施肥?谢谢
杂交早、中、晚稻育秧技术一般与常规早、中、晚稻相似。但杂交水稻秧田播种量远较常规稻少,要求秧苗在秧田多分蘖、长壮蘖。所以一般应较常规稻秧田施肥量大,并应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和分次施用,特别是增施钾肥 “三控”施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氮肥后移”,即减少前期氮肥的比例,增加穗肥和粒...
水稻插秧后管理
插后管理是保证水稻生长的关键,合理施用分蘖肥时,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水稻徒长,施用量可控制在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25%左右,注重磷肥和锌肥的施用,做到全面平衡施肥。科学管水,返青期本田水层以浅为主,一般2-3厘米,分蘖期间,可浅水灌溉,分蘖末期要适当晾晒田。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注意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