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在水稻土中的转化
1、盐碱地水稻怎样施用氮肥?
具体方法是在稻田排水后,于稻株旁5厘米处开沟6厘米深,每公顷施生理酸性硫酸铵172.5千克(含氮36.3千克),通过产生游离酸中和根际局部碱性,降低土壤总碱度和pH值,从而提高氮的有效性和利用率,增产稻谷8%至14%。因此,苏达盐溃型水稻土施用氮肥,采用深层集中施用生理酸性硫酸铵的方法效果最佳,其次是尿素深层集中
2、水稻土的性状和成因
例如,施用氮肥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而稻草还田、施用草木灰和钾肥则可以补充土壤中的磷和钾。 土壤特性:原土的质地、矿物组成等也会影响水稻土的形成和性状。例如,粘土矿物类型会影响土壤的耕性和物理性状。
3、水稻土的性状和成因
有机质与氮素:水稻土因其长期的淹水环境,有机质积累丰富,腐殖质化系数高,与旱作土壤相比,其氮素营养主要来自土壤。研究表明,在施氮肥条件下,土壤对氮素的贡献占60%~80%,可见水稻土培肥的重要性,但需注意氮素循环中的反硝化过程。磷、钾与硅:水稻土常缺乏磷和钾,需通过稻草还田、施用草木灰...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种植物之一,你知道如何给它施肥吗?
水稻吸收的磷量远低于氮肥,平均约为施氮量的一半。水稻各生育期都需要磷,其吸收规律与氮素营养相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量最高,移栽后3周左右达到吸收高峰。苗期吸收的磷约60%~80%在生长过程中可从衰老器官反复转移到新器官。水稻黄熟时,约60%-80%的磷转移到籽粒中,抽穗后吸收的磷大部分留在...
水稻施肥技术
铵态氮肥或能转化成为铵态氮的氮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和尿素等,如施于表面的氧化层会受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态氮,而硝酸离子不能为土壤胶粒所吸附,于是随水渗漏于下边的还原层,逐渐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成水稻难以吸收利用的气体氮逸失于大气中,这种现象称为反硝化作用。 淹水土壤中磷的变化:水田土壤淹水后...
N、P、K元素对土壤的影响
钾能明显地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并很快转化为蛋白质。钾还能促进植物经济用水。由于钾离子能较多地累积在作物细胞之中,因此使细胞渗透压增加并使水分从低浓度的土壤溶液中向高浓度的根细胞中移动。在钾供应充足时,作物能有效地利用水分,并保持在体内,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钾的另一特点是有助于...
土壤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内容简介
《土壤生态系统氮素循环》是一本深入探讨氮素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流动和转化的学术著作,重点关注四川盆地的典型土壤类型,如紫色土和水稻土。该书详细地阐述了氮素在土壤、植物和大气之间的动态过程,以及在不同自然环境和农业实践中的调控策略。研究者全面研究了诸如地膜覆盖、秸秆覆盖以及氮肥施用量等管理措施...
水稻合理施肥的原则有哪些?
研究发现,对于缺磷的红壤水稻土,单独施氮或磷肥只能分别增产13%和14%,而氮磷配合施用增产幅度达56%,比单独施用效果提高约1倍。同样,缺钾的冷浸田单独施用氮肥只增产18%,而氮钾配合施用增产达82%。氮磷钾配合施用不仅显著增产,还对提高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有明显效果,因此在优质稻栽培中...
陆雅海在水稻土微生物学和碳素转化领域的代表性成果有哪些?
陆雅海在水稻土微生物学和碳素转化领域的代表性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突破:他创新了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这一技术突破解决了土壤微生物原位研究的技术难题,为深入理解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有力工具。新古菌在甲烷生产中的作用:通过RNA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他揭示了一组未培养古菌在...
紫色土与水稻土的特殊性质?酸碱度等等?敬请告知
石灰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滇中等地,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大于6%,土壤有机质在10g/kg左右,氮、磷低,锌、硼严重缺乏,土体浅薄,保水抗旱能力差。二、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