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苗病是什么病害?
1、水稻恶苗病发生与识别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常见病害,由无性态的串珠镰孢菌和有性态的藤仑赤霉菌霉引起。病害从苗期至抽穗期都可能发生,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传播。受病害影响的稻株在2~4叶期即表现徒长,植株比健康植株高,叶片、叶鞘狭长,根系发育异常。病株一般不能抽穗或抽穗不完全,即使抽穗,穗小而不实。病株在苗期即枯死,少数在移栽后25天
2、水稻恶苗病发病原因是什么?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出现,往往能导致水稻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一半,因此找到原因做好预防刻不容缓。那么,水稻恶苗病发病原因是什么呢?1. 水稻恶苗病最主要的初侵染源是带菌种子,其次是病稻草。种子萌发后,病菌就从秧苗的芽鞘、根和根冠或伤口侵入,植物散株伤口有...
3、什么是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又称为徒长病、恶脚苗,是一种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疾病。在秧田和本田均有可能发生,但通常在秧田期更为严重。病害的初始感染源为种子带菌,病菌附着在稻种上。随着播种和出苗,病菌开始侵入,导致秧苗变得细弱、徒长直至死亡。恶苗病的严重程度与初始感染菌源的数量紧密相关,也受气候条...
水田恶苗病是怎么回事?
恶苗病是由种子带菌引发的病害,严重时种子难以发芽或发芽后不久即死亡,轻症种子长出高过健康植株三分之一的徒长苗,植株瘦弱,呈现黄绿色,根系发育不健全,部分病苗插秧前后死亡。解决此问题的方式是进行种子消毒。恶苗病可分为种子发芽时直接浸染的恶苗病和后期浸染的恶苗菌病两种。发芽时的恶苗病苗茎秆...
求解,水稻苗床有公稻子用什么药可以杀死。
水稻恶苗病,也称“公稻子”,是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生理病害,主要在苗期发作。受此病害影响的稻苗会显得比健康稻苗更加细长,叶片和叶鞘细长,叶色偏淡,根系发育不良。为了有效防控这种病害,首先要从种子选择和处理入手。选用无病的种子进行留种是最可靠且有效的方法。其次,应严格消毒种子。具体操作包括使用...
水稻恶苗病发生与危害有哪些?
恶苗病,也被称作“徒长病”或“白秆病”,是水稻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南方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当地人们也称其为“公稻”。该病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水稻产区,特别是在中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云南、辽宁、陕西、黑龙江等省(区)发生较为频繁。一般情况下,此病导致的损失率为20%,在某些地区甚至...
水稻恶苗病形态特征
水稻恶苗病在中国各地稻区都有发生。发病初期,病谷粒播后可能不发芽或无法出土。病害影响幼苗,病苗比健康植株细长,叶片和叶鞘狭长,叶片颜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甚至在移栽前就有部分植株死亡。枯死的病株上可见淡红或白色的霉粉,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病株表面会覆盖淡褐色或白色的粉状...
水稻恶苗病是什么?
水稻恶苗病是一种由病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亦称“徒长病”,主要在水稻苗期发病。以下是关于水稻恶苗病的详细解释:症状表现:病苗通常比健康苗细长,叶片及叶鞘也较为细长,并呈现淡黄色。同时,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会死亡。在枯死的病苗上,可以观察到淡红色或白色的霉粉状物,这是病原菌...
水稻恶苗病病原是什么?
水稻恶苗病是由镰刀菌属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镰刀菌属病菌的无性世代以分生孢子梗的形式出现,其颜色为无色。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大、小两种形态。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长度细长,两端弯曲尖削,其基部带有足胞,通常拥有3-5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为卵形或椭圆形,颜色无色,可以是单胞或双胞...
水稻恶苗病发生与识别
恶苗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带菌种子,它潜伏在种子内部度过冬季,以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种子表面越冬,使得种子表面成为病害的温床,带菌率极高。这种病害对环境条件极其敏感,特别是温度和湿度,往往在旱育、地膜覆盖以及早熟移栽的田地中频繁现身。病原揭秘:镰孢菌家族中,串珠镰孢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在研究中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