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青立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奥普乐农资2025-07-13 18:2779 阅读28 赞

一、水稻旱青立病产生原因,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4)底肥配合施用锌肥,在水稻破口期、始穗期、齐穗期各喷施一次磷钾库源,可以起到较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二、水稻旱青立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办法补就?

1、补施硼肥 如果前期没有施用硼肥,在拔节孕穗至抽穗期可以叶面喷施硼肥,最好是在幼穗分化3-4期前叶面喷施,可结合防治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一起,叶面喷施的硼肥可以用硼酸钠或者离子硼。2、科学用水 “旱改水”田块地势往往较高,前期易缺水受旱,应提早建立水层,降低土壤中砷化物的浓...

水稻旱青立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办法补就?

三、你好水稻旱青立病怎么防治?

    一、改良土壤,调节土壤团粒结构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有毒物质的活性,提高水稻解毒能力。整地时亩施 40~50kg 生石灰降低土壤酸度,既能提高水稻根系活性,又能提高对水肥的吸收能力。    二、增施含硫元素的肥料 ...

你好水稻旱青立病怎么防治?

四、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介绍

2、水稻立枯病的主要症状: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针腐: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黄枯、青枯:多发生于幼苗2.5叶期前后,病...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介绍

五、水稻立枯病怎么防治?

分枝处缢缩,具短小的分枝。菌核呈椭圆形或肾形,表面光滑。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用药剂预防和治疗。具体措施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病害特点进行调整。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立枯病的发生,保障水稻幼苗的健康生长。

水稻立枯病怎么防治?

防治水稻秧苗,青枯和立枯病有什么好的办法

白天应揭膜通风锻炼,夜间无霜冻情况下最好也揭膜,以增强幼苗的抗寒能力。对于旱育秧的秧苗,在针叶期可用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喷雾。如果发现病株,应立即采取措施,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40mL对水喷雾,或使用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与芸苔素等叶面肥混合均匀喷雾,以达到防治效果。

防治水稻秧苗,青枯和立枯病有什么好的办法

一、水稻秧苗青枯、立枯病防治水稻秧苗青枯、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主要是秧苗受到低温冷害和土壤带菌而诱发的病害。一是防治秧苗青枯病关键是防止秧苗遭受低温冷害和受冻问题,注意秧苗保温,不受冷冻,就能避免青枯病发生;二是适时用药防治立枯病,它是由真菌性镰刀菌引发的病害,主要通过土壤带菌传播危害...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技术

水稻立枯病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三种形式:芽腐,幼苗芽或根部变褐,严重时幼苗死亡并伴有霉层;针腐,主要在幼苗立针期,心叶变黄、叶鞘有褐斑,病根黄褐色,易折断;黄枯、青枯则在2.5叶期,叶尖不吐水,叶片迅速枯黄并易折断,天气骤晴时尤为明显。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病原菌侵染循环和秧苗素质密切...

水稻立枯病的病因、症状表现及综合防治技术

使叶片严重失水,一但天气转晴,秧苗迅速青枯死亡,造成的生理性病害(青枯病)。2、水稻立枯病症状(1)真菌性立枯病:由于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为芽腐、基腐和黄枯三种类型。芽腐:秧苗出土前后就已经发病,芽根变褐,鞘叶上有褐斑或扭曲、腐烂。种子或根有粉红色霉状物...

水稻旱青立病产生原因

都会增加旱青立病的发生风险。因农药使用不当发生药害:过量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型除草剂,尤其是在水稻拔节后过量用药,容易造成水稻颖壳畸形,引发旱青立病。水中具有致污因子:受到强酸性、重金属残留等致污因子的影响,水稻会出现颖壳畸形、不结实的现象,这也是旱青立病产生的原因之一。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