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的氮气从何而来
1、宇宙中最多的是氢,地球大气中最多的却是氮,氮气都是哪来的?
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十分活跃,早在星云中时,它们就与氢反应成为了NH 3 ,也就是氨气。氨气算是一种很重的气体,所以无法摆脱地球引力,就都留在了地球上。在地球原始大气中,最多的并不是氮气,而是氨气,那么氨气又是如何变为氮气的呢?这是太阳光的功劳。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后,短波辐射会使氨气发生分解,分解之后的氨气会变为氮
2、地球上的氮气从何而来?
以前,科学家们认为在几十亿年前的远古时代,地球大气中的氮元素主要是由于闪电和小行星的撞击而产生的。现在的科学研究发现,火山喷发也是另一个以前为人所不知的重要的生产氮元素的途径。研究表明,火山喷发时的高温也有助于固态氮的形成。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的研究员托米森·马切尔和大卫·波勒对...
3、空气的来源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是长期以来自然界里各种变化所造成的。在原始的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原始大气是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氨为主的。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游离氧,使原始大气里的一氧化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成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氨氧化成为水蒸气和氮气。以后...
天宫空间站空气从哪来
对航天员来说,地球上的空气颗粒较多,达不到航天员使用的洁净标准。因此在太空飞行中,航天员使用的是水分非常低的混合氧气。那么混合氧气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个氮氧站,氮氧站是液氧、液氮、高纯氧、高纯氮等多种特种气体的气源保障单位。制氧厂房 氮氧生产厂房,顾名思义这个地...
冬天大多树叶都凋零了,那氧气从何而来
首先,氧气并不是靠树来制造的。空气中本来就存在氧气,具体是这样的:20.93%氧气,78.03%氮气,0.98%稀有气体,0.03%二氧化碳,0.03%其他。所以说,冬天树叶凋零了,依然有氧气。其次,树木制造氧气是以和二氧化碳交换为前提的,树叶都落光了,依然可以进行呼吸代谢,只是与树叶繁茂时减弱而以。
3名航天员每天要1650升氧气,执行180天任务,用的氧气从何而来?
3名航天员每天要1650升氧气,执行180天任务,用的氧气从何而来?对于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来说,氧气是必不可少的气体。当宇航员进入太空后,那便是一个真空的环境,别说氧气了,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氮气都没有。这样
3名航天员每天要1650升氧气,执行180天任务所需的氧气从何而来?
可我们要知道的是,空间站一般是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高度,这里大气稀薄,几乎是真空状态,没有氧气,也没有淡水。那么问题来了,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时,每天所需1650升氧气,执行180天左右的任务需要大量的氧气,那这些氧气从何而来?这里我们以国际空间站为例。国际空间站是1993年由全球16个国家建造...
宇宙不是真空的吗?那地球形成时大气层的大气从何而来?
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
日语中「酸素」「水素」「窒素」的称呼从何而来?
这一过程揭示了氮在生命体内的关键作用,因为发现将动物置于氮气环境中后,动物会因窒息而死亡。因此,人们将氮气称为“noxious air”,意指“有毒空气”。在德语中,这一命名被解释为“导致窒息的物质”,即“sticken”(导致窒息)与“Stoff”(物质)的组合,最终日语直接将德语翻译为“窒素”。
3名航天员飞行6个月要消耗近30万升氧气?空间站的氧气从何而来?
地球的大气层中,氧气大约占20.9%,氮气占比则高达78.1%,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等则含量较少。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密度逐渐降低,氧气含量也随之减少。当航天员进入外太空时,他们面临的是几乎真空的环境,因此必须乘坐飞船,并穿着航天服来维持生命。在地球上有植物和阳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能够持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