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植物

奥普乐农资2025-07-05 18:0830 阅读20 赞

1、俗称丁豆的植物学名是什么?

学名白附子,又名独角莲,是流传于民间一味神奇的中药材。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秋季采挖块茎,除去残茎、须根,撞去或用竹刀削去粗皮,洗净,晒干。白附子的性状特征:干燥块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4厘米,直径约1~2厘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小麻点状的根痕。顶端显茎痕或芽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无臭,味淡,嚼之...

俗称丁豆的植物学名是什么?

2、俗称丁豆的植物学名是什么?

学名白附子,别称独角莲,是一种在民间被广泛使用的中药材。白附子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在秋季,人们会采挖块茎,去除残存的茎和须根,然后撞去或用竹刀削去外皮,洗净后晒干。白附子的特征如下:干燥的块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度在2至4厘米之间,直径约为1至2厘米。表面呈现白色或黄白色...

俗称丁豆的植物学名是什么?

3、急求关白附,白附子和禹白附的区别!

1. 关白附、白附子和禹白附这三种药材的来源和性质有显著差异。关白附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白附子则来自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而禹白附同样是天南星科独角莲的块茎。2. 在性状上,禹白附的干燥块茎通常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度在2至4厘米之间,直径约1至2厘米,表面为白色或黄白色。白附子...

白附子种植效益及产量

每亩产量1000公斤,每亩产值在6000元。白附子每年3月种植,11月采收,每亩产量1000公斤,每亩产值在6000元。白附子又名白子、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生于林下、山涧湿地,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地,具有祛风定惊、解毒散结等功效。白附子的种植效益和产量取决...

白附子基源植物发生改变的原因

《本草纲目》谓:“白附子乃阳明经药,因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根正如草乌头之大小者,长寸许,干者皱皮有节”。清代《本草从新》谓:“根如草乌之小者,皱纹有节,炮用。”显然,自唐代到清代期间药用白附子是以毛茛科的黄花乌头即关白附为主流[1]。而由明_李中立《本草原始》附图所示根形呈长...

白附子是什么药材?

1. 白附子,别称独角莲,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中药材。2. 它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通常在秋季采挖,经过去残茎、须根,并撞去或削去粗皮后,洗净并晒干。3. 干燥的白附子块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度在2至4厘米之间,直径约1至2厘米。表面显现出白色或黄白色的色泽,略显粗糙,带有...

白附子和附子有哪些不同 白附子和附子的区别

来源不同:白附子是植物独角莲的块茎。附子则是乌头子根经过加工得到的。性味归经不同:白附子归胃、肝经。附子归心、肾、脾经。功能主治不同:白附子具有定惊解毒、祛风祛痰、散结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风痰壅、咽喉痛、偏头痛等症状。附子则主要具有回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

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附子,这一来自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不仅药效显著,更在美容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它对淡化色斑、痤疮有显著效果,并能够分解黑色素,同时具备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的功效。1.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白附子与其他药材如冬瓜子、白及、石榴皮等配伍,可制作成莹面粉,用于洗面后涂抹,长期使用...

白附子的用法

白附子是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白附子,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四川、贵州、西藏等地都有野生。东北各省、山东、江苏、河南、湖北有栽培。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的功效。用...

白附子和黑附子的区别

1. 白附子和黑附子来源于不同的植物。白附子是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主要产于河南、甘肃、湖北等地。而黑附子是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主要产于四川等地,通常称为“附子”。2. 两者的药用成分有所区别。白附子的主要成分包括粘液质、草酸钙、蔗糖、皂苷、谷甾醇、D-葡萄糖苷、肌醇...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