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磷分级方法
一、土壤检测之磷组分
主要组分:包括植素类、核酸类与磷脂,占土壤全磷的2050%。有机磷分级:通过有机磷分级体系,可划分为活性、中活性与中稳性有机磷等级,用于评价土壤有机磷对植物的有效性。此外,在土壤磷素分级中,还常用Hedley法与Tiessen法等方法对磷素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以全面了解不同形态磷素间的转变及对土壤养分状况的深入理解。这些磷组分的检测对于评估土壤磷的有效性、制定合理施肥策略具有...
二、土壤检测之磷组分
土壤磷素分级是将相似化学组成或分解矿化能力的无机或有机磷化合物划为同一组分。最常用的分级方法为Hedley法与Tiessen法。Hedley法将土壤中磷素分为多个级别:树脂交换态磷、NaHCO3提取态磷、微生物细胞磷、NaOH提取态磷、土壤团聚体内磷及残留磷等。Tiessen法则进一步对磷素进行分级,以全面了解不同形...
三、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一级标准为大于150 mg/kg,表示土壤速效氮含量丰富;二级为120-150 mg/kg,属于速效氮含量较高;三级为90-120 mg/kg,表明土壤速效氮含量一般;四级为60-90 mg/kg,属于速效氮含量较低;五级为30-60 mg/kg,表示土壤速效氮含量不足;六级为小于30 mg/kg,表明土壤速效氮极度缺乏。4. **速效磷...
四、蒋柏藩技术成就
1957年,张守敬和M.L.Jackson发表了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方法,推动了国际上土壤—植物磷素营养的研究。从60年代起,蒋柏藩领导的课题组采用上述方法,对我国主要的酸性土类进行无机磷形态与磷肥合理施用的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在酸性土壤中磷酸铁占有很大比重,并与土壤风化发育程度密切相关。我国南方...
五、蒋柏藩技术成就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创立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蒋柏藩课题组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创立了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分级体系,将磷酸钙盐分成速效、缓效、难效三种类型,并证明这三者的活性与生物试验反应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改进磷酸铁浸提剂:对原张守敬和M.L.Jackson分级方法中磷酸铁的浸提剂作了改进...
土壤养分丰缺评价
(据《山东土壤》)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山东省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中可以看出:①两个分级标准均划分六级,但分级标准却差异较大;②与全国土壤相比,山东省表层土壤钾元素含量比较丰富,与全国基本持平,分级标准与全国一致;③山东省表层土壤氮、磷、有机质含量相对贫乏,仅达到或相当于全国分级...
如何快速测试果园土壤和果树植株氮磷钾速效养分(目视比色法)?百度知 ...
土壤速效钾含量指标列于表5-9,供参考。 表5-9 土壤速效钾分级指标(Na2SO4浸提—四苯硼钠比浊法) ④土壤和植株中速效磷的测定(钼蓝比色法)。 测定步骤: 标准色阶和供试液中磷含量的测定,可同时在白瓷比色盘上按速效磷测定表5-10进行。 表5-10 速效磷测定表(钼蓝比色法) 注意事项: A.土壤供试液...
什么是磷钾养分恒量监控技术?
再参照上面方法确定钾肥用量,但需要考虑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带入的钾量。一般大田作物磷钾肥料全部做基肥施用。有(速)效磷钾测试,各地根据具体条件选取下面一种分析方法:(1)通用浸提剂方法:M3-P、K;(2)ASI-P、K;(3)常规方法:土壤Olsen-P或Bray1-P(酸性土壤);交换性钾。
蒋柏藩主要论著
《红壤地区土壤磷素的形态、转化和磷肥的有效施用》等,为红壤地区的磷肥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磷灰石结晶性质与磷矿粉肥效:对磷灰石矿物的结晶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磷矿在农业和工业上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提出了石灰性土壤无机磷新的分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