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苗立枯病症状

奥普乐农资2025-07-07 14:3828 阅读12 赞

一、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芽腐、针腐以及黄枯和青枯,其发生原因主要与气候条件、侵染循环和秧苗素质有关,防治方法则涉及化学防治、农业管理等多个方面。一、症状 芽腐: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成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种子或芽基部出现霉层。 针腐: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成褐色,有

二、水稻秧苗青枯病与立枯病区别

•症状表现:青枯病发病时,稻株突然失水青枯,叶片内卷,青灰色,谷粒青瘪;立枯病症状分多种类型,芽腐在种子和芽基部有霉层,针腐心叶枯黄卷缩,黄枯病株基部叶鞘有褐斑,根毛稀少。•发病时间:青枯病多在水稻灌浆期至乳熟期发生;立枯病主要在水稻幼苗期发病,特别是2 - 3叶期。

水稻秧苗青枯病与立枯病区别

三、水稻立枯病的症状是什么?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幼苗叶片异常:叶片短小,从叶尖至叶基部由黄至死,颜色灰白,像被水烫过。根部病态:根部显示病态,像被烧焦,秧苗枯萎无力,轻轻一拔就能断掉,茎基部开始腐烂,散发出类似烂梨的气味。具体症状类型:芽腐:幼芽或幼根变为褐色,扭曲腐烂,霉层附着在种子或芽基部...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是什么?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是什么?

立枯病的三种具体症状各具特色:芽腐主要在出苗前或刚出土时显现,病害使得幼芽或幼根变为褐色,扭曲腐烂。霉层像标记一般,醒目地附着在种子或芽基部;针腐则多发生在立针期至2叶期,病株心叶枯黄,叶片无法正常展开,根部黄褐色,病害处常常有明显的霉层,茎基脆弱,易折断,造成大面积的秧苗死亡;...

什么是水稻立枯病,怎么治?

生理性立枯病主要是由于秧苗生长环境中的土壤酸碱度、水肥气热条件不适宜导致的,症状包括植株矮化、叶片变黄、新根生长不良或完全缺失。轻度发病时,苗床中的秧苗会逐渐变黄,严重时则会导致秧苗成片死亡。病理性立枯病是由土壤中的病原菌侵染引起的,其症状表现为秧苗基部腐烂、植株矮化、叶片黄化。用手拔...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介绍

1、秧苗在2~3叶期时胚乳将近耗尽,抗寒力最差,日平均气温低于12~15℃则生育受阻,抗病性显著削弱,病菌易侵入,此时若遇低温阴雨最易发生立枯病。所以,旱育秧苗2~3叶期是立枯病流行的主要时期。2、水稻立枯病的主要症状: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

水稻立枯病怎么治疗

立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病害,主要通过病菌侵入秧苗引起。这种病害通常发生在苗床上,表现为一簇簇的黄绿相间的秧苗,病苗失绿枯黄,稻苗心叶尖上没有水珠。将病苗连根拔起,检查根和茎的连接处,如果茎的中心变黑,则可判断为立枯病。青枯病则是一种生理病害,多发生于三叶期前后,在苗床上成片发生...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1、症状: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2、原因:生理性立枯病主要发病原因为秧苗对土壤酸碱度、水肥气热条件不适,而出现的发病症状。3、防治:...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水稻立枯病的症状 1、芽腐:该症状一般在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会变成褐色,病芽会扭曲、腐烂而死,种子或芽基部会出现霉层。2、针腐:该症状一般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会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成褐色,有时叶鞘上还会产生褐斑,病根也会逐渐变为黄褐色。3、...

什么是水稻立枯病?怎样防治?

水稻立枯病是一种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主要表现为水稻秧苗的根茎部位出现腐烂和坏死的症状。防治方法如下:1.加强种子处理。在水稻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使用药剂浸泡种子,以杀死携带的病原菌,减少立枯病的发生。解释:种子处理是预防水稻立枯病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药剂处理,可以消除种子表面及...

热点